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威
美國商務部率領26家無人機廠商本月抵臺引發關注,為了尋找可代工的零附件廠商納入其供應鏈,經濟部喊出至2028年將月產1萬5000架無人機的目標,對應國防部長顧立雄先前表示「我們不適合用自己的品牌」,顯然賴政府在軍武發展上仍需假手他人。臺灣軍用無人機無法全面標示國內生產,恐怕需以美國軍購作為優先選項,相關業者甚至還得透過美方貼牌代銷,已讓臺無人機助美「脫中」淪為軍火「代工廠」。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臺灣國防部官員以及美國商務部共同出席,意味希望促進臺美在無人機上的合作,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由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無人機產業的市場,成為美國極力擺脫對其依賴的軍事戰略,希望藉著臺灣先進的晶片、零組件、工具機等產業,在軍事無人機的發展上得以重建,反讓臺灣淪為邊陲化的軍火「代工廠」。
臺灣若僅僅成為美國軍火商的「代工廠」,無法自主發展國防工業,這對國內長期的軍事安全與經濟發展都有隱憂,即使臺灣被美國視為「印太戰略」中的重要角色,在軍事合作上扮演著關鍵地位;臺灣在無人機技術上就算擁有一定產能,似乎無法打破這個美國上限,僅能提供代工服務,這意味著臺灣未來的軍工發展只能依賴美國,成為美中對抗下的軍事籌碼。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美國軍事發展正在全球推動「脫中」戰略,目的之一就是減少對中國的軍事與經濟依賴,尤其無人機作為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的裝備,已經在烏俄戰爭中展現效益,美國自然希望藉此擺脫中國的紅色供應鏈。美國雖然號稱臺灣為軍事盟友,這類合作在表面上反讓臺灣陷入對美依賴,加深兩岸之間的高度緊張,營造一種「聯合抗中」的假象,臺灣在美國脫中策略的施壓下陷入一種軍事附庸。
民進黨政府大力宣傳的無人機恐將成為美國隊?一旦進入一種貼牌代銷,不僅難以擺脫「代工宿命」,也難捍衛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利益,使得無人機國家隊背後的外宣包裝不言自明。臺灣雖然具備無人機的生產技術,但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主力供應商,仍需具備更強的技術創新與資源整合。然而,民進黨政府如果選擇透過代工方式,與美進行品牌貼牌銷售,在國防授權的相關技術上又該由誰監督負責,勢必陷入無人機貼牌代銷困境下的代理風險。
臺灣在國防科技發展上,理應關注自主品牌與技術創新,而非僅僅依賴外部市場的代工訂單,唯有建立起強大的國防科技產業鏈,才能在美國的「脫中」戰略中找到自身定位,避免淪為國際軍火代工的殖民地。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