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居隱 

近年台灣很多行業從業人員經營自媒體,分享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而成為網紅,從中開發收入,但為何很少有社工網紅分享專業知識、社福資訊?以我從事圖文工作經驗、觀察其他社工的意見,認為可能是這些原因,並提供改善建議:
一、時間、心力、技術有限
經營自媒體要投入時間及心力,設定目標受眾、整理點子、製作作品。只是不少第一線直接服務社工接案量多,部分社工需在晚上、假日甚至深夜訪視服務對象;小型社福單位社工還得處理複雜的行政工作,包括申請補助及標案、核銷、填報服務數據,能用的時間及心力較有限。
面對現實限制,不是沒辦法解決。像是我以模組化,用零碎時間分批製作短篇幅作品,並在部落格設定排程發表,也閱讀書本、參加培訓課程參考其他人的做法,減少不必要的摸索。
二、部分內容不討喜
或許有社工經營自媒體,分享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但部分社福領域服務對象人數少,或服務群體的特質、行為不討喜,民眾不一定有興趣。
對此可依民眾常提出的疑問分享實用資訊,或順應時事分享相關資訊。
亞洲人 問 中國的 殘疾 老年 女 爺爺 幫手 日本 職位 韓國 生活方式 戶外 人 復原 要求 前輩 微笑 員工 支持 台灣 信任 歡迎 福利 輪椅 女人 工作的 年輕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三、法規及專業倫理限制
為取得服務對象信任,建立專業關係提供服務,社工專業倫理守則重視保密,社工不可隨意透露服務對象隱私,只是現有倫理守則較少給明確指引,經營自媒體可能一不小心,就違反專業倫理。
且不少社工在官方單位工作,因公務員服務法限制兼職,以我請教銓敘部得知,雖可經營自媒體,但開發自媒體常見的聯盟行銷、廣告、代言收入,會違反不得經營商業原則。
因此期待台灣官方的衛福部、銓敘部,跟社工師公會、社工工會一起在兼顧各種考量前提,建立可行的自媒體經營指引,減少不必要的障礙。
四、專業文化風氣
因社會觀念、現有社工專業養成教育,很多民眾甚至社工系教授認為當社工賺不了錢,且常有年輕人對商業沒興趣,而就讀社工相關科系,也可能影響經營自媒體,分享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從中開發收入來源的意願。
另有部分社工擔心如本身變有錢,對貧窮的服務對象來說不好意思;或在實務服務過程出現無力感,認為身為一位小社工,分享的內容會有人重視嗎?
其實社福服務領域及項目多,每種服務的申請資格及內容不同,就連社工不一定都能搞懂,可透過自媒體分享減少資訊落差,並開發正當獲利模式。像是我常整理實用社福資訊、工作經驗,在媒體及部落格發表圖文作品,得到一些收入,還被知名人力銀行網站、身心障礙社福團體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