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許多人會失去三歲到四歲時期的記憶。事實上,我們對於七歲以前的記憶其實都很模糊,甚至也不清楚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或只是透過別人轉述的記憶。這稱作[童年失憶]。這種現象一直是一百年來精神科學家努力想要研究的題材。

一開始,科學家認為那是因為嬰幼兒的記憶能力還沒完全成熟,但是六個月大的嬰兒已經有維持幾分鐘到幾禮拜的記憶能力了,三歲的孩子甚至有一年前事件的記憶。

記憶讀取涉及到大腦不同區塊的運作,包括成形記憶、維持記憶以及讀取記憶。大腦的海馬體負責形成記憶,這要到七歲才至少會成熟。但是小孩與青少年的記憶力通常比成年人好,這代表[童年失憶]的問題可能比較存在[維持記憶]而非[形成記憶]上面。

JOYG1224

記憶跟語言能力有關

另外造成[童年失憶]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語言。六歲以前是正在發展語言的能力的時期。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發現26個月大的幼兒對於一個事件的記憶,可以在五年後仍存在。但是小於26月大的幼兒,可能因為當時無法描述這個事件,他們就無法在五年後仍記得這件事。這代表我們失去嬰幼兒期的記憶可能也與語言能力有關,因為幼小時我們無法把對事件的記憶轉成語言。

另外,當小孩轉述一個記憶時,也在學習語言表達。在學習用語言表達一個事件讓別人可以理解。如果他描述的是一個家人都有參與過的事件,像是一起去遊樂園玩的經驗,家人就可以幫忙他,增強他對這個事件的記憶,像是何時發生的,做了什麼事等等。如果越多幫忙,記憶就可以延續越久。

記憶跟文化有關

另外,比較重視[自傳]價值的地方(北美或是西歐),那地方的小孩子相較於亞洲或非洲,似乎也比較容易延續兒時回憶。

這也跟父母教養風格有關。如果父母經常回憶過去的記憶,或是幫助孩子回憶過去的記憶,詢問孩子個人經驗、喜好與感覺,這些小孩長大後似乎對於兒時記憶也必較容易延續。

儘管科學家對於童年失憶仍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進步以及研究,像是長期追蹤一個孩子,從他童年到成年,幫助他隨時回溯記憶。

不過,即便我們對兒時很多事件都已經忘記了,要記得的是,這些被遺忘的記憶其實都是累積的,影響著我們,遲到我們已經長大。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