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沛樺

台灣稅收有多低?韓國一年稅收能比我們多蓋五座高鐵。國家沒錢,保險費只能要求企業出錢。綜所稅成為台灣第一大稅,卻是上班族和股東在獨撐?各種明擺的稅制弱點,為什麼改不了?

俞國華之後,時隔二十七年,再一次出現財稅背景出身的行政院長林全內閣,如今處境艱難。民主化後,被改得千瘡百孔的台灣稅制,正遭逢新一波的反挫。

兩年前,因應政府舉債上限到頂,差點編不出預算,民氣可用而通過的多項稅改,好不容易加稅七百億元。加上房屋稅修法,地方政府可以進帳四十億。

如今,前行政院長陳?槓上財政部長許虞哲,跳出來說,「房屋稅違憲,要降稅」、反對遺產稅修法;工業總會大老、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喊出,乾脆廢掉兩稅合一,將股利所得採分離課稅。而政府為了留才、攬才,薪資所得也要減稅。

「當時稅改的反對者,趁著時空環境改變,抓到著力點回來了,」台灣財政學界大老,前立委、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兼商學院院長曾巨威分析。

八年前,前總統馬英九剛上任時,大降遺產稅、贈與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所稅),認為可以救經濟。如今,再度政黨輪替,各種拚經濟的理由,讓不斷減稅的歷史似乎正在重演。

到底台灣租稅的真相是什麼?稅制如何綑綁台灣競爭力?

「台灣的財政已不存在有人減稅得利,卻不需有人加稅受害的空間,」政大財政系副教授陳國樑直言。

綑綁一

有人得利,就有人受害

綑綁台灣稅制改革的第一條繩索,就是台灣低到不能再低的稅收。

根據財政部資料,台灣去年租稅負擔率(政府稅收佔GDP的比例)僅一二.八%,在主要國家中敬陪末座。甚至比城市國家新加坡還低近一個百分點;跟競爭對手國韓國,更是差了近六個百分點。(見表一)

六個百分點是多少錢呢?以韓國經濟規模估算,等於每一年,韓國政府比台灣多二.五兆台幣,等於蓋五座高鐵的錢,可以做建設。

「擴大財政支出可提振景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認為,韓國去年經濟成長率二.六%,遠高於台灣的○.八五%,原因之一就是有錢刺激景氣。

許多企業主質疑,台灣企業與個人繳一堆健保費、勞退……,等於繳稅,但即使加入這些,台灣租稅負擔率也僅一八.五%,遠低於美、韓、日,甚至比德國低十九個百分點。

台灣的稅收還能再低嗎?總被批評沒有效率的政府,可以再縮小嗎?答案是:空間不大。

二十五年來,台灣政府支出佔GDP比例從三一.○九%,掉到一六.九七%,萎縮近一半,近兩年更連創新低。換言之,台灣人對政府要求愈來愈高,但各級政府卻愈來愈沒錢做事。

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批評,台灣稅改從來就不看總體均衡,無視於低稅的事實,「永遠是單一的稅,拿來跟別國比,而且只跟比我們(稅率)低的比。如果這樣下去,只有一個結論,我們會變成開曼群島。」

台灣稅率向位在赤道的開曼群島靠攏,但台灣人的理想國卻是遠在北歐的福利國。想要福利卻不願納稅,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綑綁了台灣。

綑綁二

所得稅該改,卻改不了

而最動彈不得的,就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綜所稅)的改革。

前總統陳水扁將土地增值稅減半,前總統馬英九復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失敗,包括林全在內都預期,證所稅二十年內不可能再復徵。買賣房地產、股票賺的錢愈來愈輕稅或不用繳稅,最大稅源就只剩所得稅。…(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08期 )

【延伸閱讀】
從職人到宅男的幸福感
桃園眷村 台灣情懷佐燒餅油條
李安:我們都不夠好
華航耍「新機」 搶攻飛機維修
編者的話/由下而上的革命:日常時尚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