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地球暖化情形日益嚴重,在台灣,今年還未到端午節,各地已屢創高溫;此外,近兩個月也歷經限水危機,除了嚴重缺水之外,今年的颱風、梅雨也較以往少得多。氣候嚴重異常的現象已愈來愈明顯,且逐漸影響我們的生活。

全球早已對減少碳排放與碳足跡有所要求;過去,台灣因為在減碳方面並沒有具體的作為與立法,以致對外貿易讓許多國家有所疑慮。可喜的是,本月15日,在立法院擱置了6年多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終於獲得三讀通過,該法令規定,未來若廠商登載不實,將處以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主管機關可要求廠商停止操作、停工、停業,並限制或停止碳交易;此外,亦明訂被要求改善之廠商,期限最長不得超過90天。

對於氣候變遷與暖化現象,國際間除了貿易往來,要求產品碳足跡或徵收碳排放關稅等措施外,世界各國也已紛紛祭出具體行動,如美國於今年3月宣布,2025年之前將自願減少碳排放28%,而最早提出低碳經濟概念及立法的英國,自從推動低碳轉型計畫至今,共約6年的時間,共創造了將近90萬的低碳就業人口,成果相當豐碩。

台灣此時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可以說正好是在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因為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將在巴黎召開第21次締約國大會,預期將研擬新氣候協議「巴黎議定書」,以接替「京都議定書」,由此也看出全世界對溫室氣體的管制及強度的重視程度。《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通過,等於是為台灣開啟了一扇與國際接軌的大門;從此,台灣正式進入減碳時代,減碳問題不再成為貿易的絆腳石,台灣也將能與世界各國平起平坐了。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是一個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的國家,面對國際間減碳的趨勢,台灣若再沒有具體的作法,不但會遭到國際貿易的抵制、將失去國際競爭力,也會失去國際間的信任度。此外,許多國家也利用減碳成為另一項優勢,如英、德國,也藉由減碳讓產業升級,甚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增加國民所得。

《溫減法》將溫室氣體減碳目標具體化,該法訂定我國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降到2005年的50%以下,我們樂見政府有如此減碳的決心;不過,要改善氣候變遷影響的層面,不只是溫室氣體減量而已,更必須在細節在規劃未來10年、30年、50年等的具體氣候願景,並徹底實施,而不只是為了避免年底將通過的「巴黎氣候議定書」的制裁。另一方面,指引並輔導業者轉型,正式進入減碳時代,除了避免其受罰之外,更應積極協助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跟上國際經濟發展趨勢,讓台灣的政府、產業及經濟,都能在此一變革中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