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梅香四溢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帖子,一名成都准大一女生希望父母每月給自己4500元的生活費,卻遭到了父母的拒絕,她的父母只同意每個月給她2000元的生活費。對此她感到非常委屈,認為2000元的生活費壓根不夠花,導致自己“月底空了就要去吃食堂”。
這則帖子在火爆之餘,網友的情緒也分為兩派。很多相同遭遇的女孩子苦不堪言,紛紛抱怨家裡給的生活費太少。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作為學生來講還沒有掙錢的本事,那麼就應該奉行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兩派言論激烈的討論,帶節奏的人也不少,甚至還有點幹革命的意思。
從這位女孩子的控訴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她的眼裡吃食堂變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根據她的描述我們可以粗略地判斷她的家庭應該屬於中產階級。根據學費來看,她就讀的學校應該是一個民辦三本,再根據她所提出的每月4500的生活費,粗略統計她一年的生活費支出就要十六萬,僅僅是生活費和學費,這個家庭一年要為她投入二十八萬,那麼平均下來一個月就要支出7700元。參考2018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來看,第一名的北京也只有7000元,而她所在的成都平均薪資僅4900元,也就是說,她畢業之後很可能連自己開口要的生活費也掙不回來,那麼為何她會理直氣壯地認為2000元的生活費不夠,非要4500元才夠呢?
那是因為她覺得女孩子消費高,在她看來室友都特別有錢,吃穿用度都很不錯,攀比起來就會覺得不平衡。而這位女孩洋洋灑灑碼了一整篇文章控訴,其實無非就體現了四個字“消費陷阱”。她認為女孩子就應該花錢多,這就是典型的消費主義。什麼是消費主義呢?就是指你消費什麼,你就處於什麼水準的心理,說白了就是用自己的消費行為來定義自己的身份。她認為我是女孩子,我就必須花錢多。我如果花錢少的話都不算女生,這種扭曲的消費觀,讓她早已忘記了自身的經濟實力,反而被一些不良商家的行銷手段洗腦了。“消費陷阱”說白了就是為了花錢而花錢,她們把消費行為包裝為投資,讓你有一種花了錢還掙到了的錯覺,什麼孩子一定要贏在起跑線,上各種興趣班,一定要出國留學,女孩子一定要富養等等的消費陷阱。
這種消費主義就是為中產階級量身定制的陷阱,眾所周知中產階級的財富主要是靠辛苦勞動所得,他們無法做到像資產階級一樣獲得被動收入,正常資產階級每個月會花5%—10%的工資買奢侈品,而這些部分中產階級會花整個月的工資去買二手奢侈品,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興起很多“輕奢”“小資”這樣迷惑性極強的詞彙,還有很多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年輕人紛紛逃離北上廣。如果說這位女孩的心理是消費陷阱惹的禍,那麼她的攀比心理則為消費陷阱的實施又點了一把火。
正常人的思維就是:她家有錢和我有什麼關係呢?但這類掉入消費陷阱的小姑娘會認為,別的小姑娘都在花,我也必須得花,絲毫不考慮錢是怎麼來的,自身並沒有資本還總想著消費升級。我國九年義務式的艱苦樸素教育在這類人身上完全沒有體現,而大多數這類消費主義的最終結果就是破產,更有很多極端行為則就出現了眾所周知的高利貸、裸貸,不僅危及財富,甚至危及生命。也不要說什麼家庭條件不好,被逼無奈,他們大多數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膨脹的消費欲望。
儘管都說消費主義不好,但幾乎每個人都有多多少少陷入消費主義的過程,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克制自己的消費欲望,有規劃有儲蓄地正常生活。記住一點:想要快速跨越階級的壁壘,則必須完成你的原始積累,而並不是盲目模仿他人的消費方式。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