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Dr. Phoebe

MIC

"聖米歇爾山真是個奇怪的地方。環繞在我們四周,我們所看到的,是無止盡的空間延伸,藍色的地平線連結著海,綠色的地平線連結著地,雲朵、空氣、自由、展翅高飛的鳥兒、等待出航的船隻;然後在忽然之間,在老舊城牆的裂縫之下、於我們頭頂之上、在一個個鑲著鐵窗的窗戶,出現了一個囚犯的蒼白臉孔。"(法國大文豪雨果 寫於1836年)

有人說,聖米歇爾的夜晚,有如飄移在海上的月光,捉摸不定,卻金華冉冉。如果可以的話,我強力推薦,一定要來聖米歇爾山過一夜,在人潮散去之後,看著安靜的山城,沉澱自己的心靈。不光是美麗的燈光吸引你的注意,更多卻是一望無際的沙灘上,可以看到美麗多層次的夕陽。

這篇接續上集從即將進入修道院,卻下起傾盆大雨開始說起。走過售票亭和一批批觀光客,我和ABC老公一手拿著傘,由於修道院基本上是單線式的前進,但出了售票亭之後,還是室內室外的相互穿插,首先終於來到西廂房West Terrace。於1776年的一場大火燒過之後,留下這空曠的一片空間,以及海灣的美景。可以清楚看到由附近Isles of Chausey所運來的大理石製成,而運送和卸貨的過程,也都得仔細精算,配合海浪的漲潮和退潮來完成。

MIC2

此時站立的地方為海拔240英尺高。

MIC3

往外看,幾乎是灰濛濛的一片,看起來近乎拍了一張黑白照。後有排排站的小樹林,以吸取帶有高鹽量的水分著稱。這附近的羊群又去吃這些樹的葉子,導致烹煮出來的在地羊肉,不用另外加鹽就帶有天然鹹味,成為附近火紅的風味餐。

MIC4

來到修道院裡的教堂。雖說這些僧侶們蓋了這座離上帝無比親近的教堂,但難處就是,這教堂的根基根本不足以支撐頂頭上的尖塔。因此得在教堂底下多蓋四個地窖,好支撐教堂的高度。

MIC5

左上角的線是搖鐘的繩子。我們參觀時剛好遇到他們彌薩的時間,隨意找了一張椅子坐了下來,聽著他們肅穆的朗誦聲,以及莊嚴的唱詩聲,我彷彿忘記了身邊還有著至少五團觀光客。我閉上眼睛仔細聆聽,仔細集中精神聆聽他們的頌歌,慢慢地團客的喧鬧聲也被杜絕開來,讓心慢慢靜了下來。我在山林之上,修道院的最高點,伴隨著他們的歌聲,真的讓我覺得跟上帝又拉近了一些距離。這裡或許沒有誇張的擺飾,精巧的雕刻,畢竟這些修道院的修女和修士們都是過著節儉的生活,可我的心卻感到異常的平靜與安息。

MIC6

雲層變化之快,雖說天空還是在下著雨,但另一邊卻已開始出現晴空。

MIC7

接著來到修道院禁地Cloisters,只可惜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在裝修。這裡也是修女神父們讀經,默想,以及整理花園的地方。外面也可看到美麗的沙灘。

MIC8

據說越是隱密的神父,則和上帝越為親近。

MIC9

接著來到Refractory,也是神父修女們的起居室和飯堂。除了吃飯之外,他們也在此研讀聖經,食用屬靈的飲食。

MIC10

而通常會有一位神父研讀上帝的話,還必須適用單調式的語調來念,不可大起大落。

MIC11

高聳的建築成為這裡的特徵。這裡曾經有50多位的神父修女在此,不過現在的數量已是少之又少。

MIC12

沿著動線繼續前進來到Ossuary,也是整個聖米歇爾修道院最有意思的地方。由於修道院的花園面積佔地頗小,因此這間房間也同時成為修道院的醫護室、停屍間和ossuary藏骨堂。在法國大革命時1793-1863,由於僧侶和貴族們所享有的特權令人民憤怒,因此一切和修道院或天主教有關的行為都被禁止。聖米歇爾山也被轉換為一間類似舊金山惡魔島的監獄。而其中第一批的犯人,則是300位不願放棄信仰的神父們。而下圖的水車,則是從1820年聖米歇爾修道院的監獄時期,流傳至今。

MIC13

接著走過13世紀羅馬式的迴廊。

MIC14

往下走所碰到的僧侶大道Promenade of Monks,其中的基石都是從中古世紀遺留下來,而石頭也是從這島上所獲得的。

MIC15

接著來到另一個團客聚集的重點Knights Hall/Scriptorium Hall,同時也是神父們抄寫聖經的地方。自然光線的流露,讓自然採光充足,省去必須另外點額外燈油的麻煩。

MIC16

沿著出口的標示來到外面的小花園,來到修道院的外邊。此時有兩條路,一條是回到之前我們從城牆過來的中層,另一層則是往下走,來到人聲鼎沸的底層。

MIC17

來到頂層,和修道院及靜謐的中層分為完全相反。嗆鼻的煙味、此起彼落的叫賣聲,充斥著觀光客的身影和販賣紀念品的小店。

MIC18

雖說走過這裡真的會覺得神經線緊繃,但據說從中古時代,這裡就是旅人停下來買東西吃和攤販聚集的地點。

MIC19

順帶一提,幾乎每家商店都會販售的聖米歇爾山奶油餅乾超好吃。我們兩個在旅途上吃掉了一整包,又另外帶一包回去。價位大約是3-4歐元中間,多貨比三家才不會吃虧。

MIC20

來到聖米歇爾山這區域,最著名的另一個小吃就是可麗餅,畢竟這附近也是可麗餅的發源地。我和ABC老公在爬上爬下一整天之後,已是飢腸轆轆。據說在這個區域最受歡迎的口味是甜死人不償命的椹果醬Nutella,於是我們買一個來試試看。

MIC21

製作正宗可麗餅的過程和大家分享。

背景還可以聽到強國大嬸的大嗓門聲音。XD

最後的完成圖。在其他國家吃到的可麗餅皮大都以酥脆區多,可這裡的可麗餅的餅皮比我想像中的軟嫩綿密許多,唯一的敗筆大概是我覺得椹果醬塗得太多一些了,吃到最後有點太膩。不然口感十分好吃!

MIC22

除了可麗餅之外,我們兩個另外買了一隻超長的枴杖麵包三明治,外加一個巧克力可頌,就成為我們的午餐,法國就算是簡單的枴杖麵包三明治都做得十分可口,而長長的三明治一個人根本吃不完。麵包非常有嚼勁,令你齒頰留香。

MIC23

往出口的方向,也是我們看著古城的最後一眼。

MIC24

在下了一個下午的雨之後,我們在傍晚之後回到了聖米歇爾山,等著太陽下山。之前在聖米歇爾修道院上面所看到的一層層喜歡吸收鹽水的樹,現在可以近距離觀賞。

MIC25

我們下榻的地點位於停車場和聖米歇爾山的中間:一個叫做La Caserne的地方。這裡有好幾間旅館和餐廳林立,旁邊還有一個大水壩,用來控制海水的漲潮和退潮。

MIC26

水壩除了看起來非常的精緻現代風,同時也儲藏水源至一定的水量之後,再洩洪。

MIC27

我們沿著水壩旁邊的木橋,一路通道聖米歇爾山。此時大約晚上十點半,太陽已經下山,天色還有些微亮,可清楚的看的到天空的漸層顏色。我們身邊都是多而又多的日本觀光團,大都客氣有禮。一行人慢慢的沿著路橋前進,也注意到周邊的點點燈火打亮起來。我和ABC老公在木橋上坐了好一陣子,看著一大片寂靜的平原,以及美麗的聖米歇爾山,是我們兩個人在法國旅行印象最深刻的夜晚。

MIC28

晚風徐徐,帶著幾絲寒意。裹著大圍巾,一步一步地抓著ABC老公往前行。燈火越點越多,深藍色的天空底下還有著夕陽的紫紅色餘暉,和金色的燈光相互輝映。我們踏著閑散的步伐閒聊,心情平靜安適,那些旅行之前煩惱的雜事,彷彿都拋到九霄雲外去。

MIC29

聖米歇爾山的夜裡,時間是靜止的。想像著我們和數百年前的朝聖者攀爬的是同座山頭,行走同樣的路徑,遙想他們的心路歷程,帶著朝聖心情追憶著過去的故人故居。隔絕了白天熙攘吵雜的觀光客,夜晚的聖米歇爾山,保留了數百年來這山頭的靜謐與美麗。也讓聖米歇爾山在我心裡,深深烙下一個難以忘懷的印記。

MIC30

(歷史資料來自於Rick Steves France旅遊書、以及Smithsonian Mag

 

加入Dr. Phoebe的臉書
更多Dr. Phoebe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