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威 

民進黨政府資金挹注下的《零日攻擊》因前導片引發外界質疑,文化部長李遠強調審查委員認為該劇有「國際化」批准補助;2011年公視改編小說《傀儡花》史詩戲劇《斯卡羅》講述1867年「羅妹號事件」,也被認為混淆孩子對史實認知。從《司卡羅》到《零日攻擊》的斧鑿痕跡,凸顯的是民進黨美化與醜化的「文化殖民」。

民進黨政府以政治上的狹隘理念凌駕歷史真相,藉由影視媒體擔任一種直接有效的傳播工具,從翻拍到想像重製各種政治事件,利用「政治傳播」客體化的掩飾包裝,使得作者得以利用媒材效果定錨詮釋角度,利用鏡頭語言進而說服閱聽大眾。此時影像不單只有再現功能,還有一定程度的敘事能力,而將觀點立場潛移默化在影像內容,形塑了我們觀看事件角度,進而發揮它的政治效果。

《零日攻擊》對中國的負面描寫,無疑是對閱聽大眾進行一種情緒操作,旨在引發海峽兩岸的敵意螺旋,而在政治意識的敘事框架之下,民進黨政府的臺獨行動就被合理化且英雄化。因此,使得觀眾在情感上更加傾向支持民進黨,並視其為對抗中國的正義力量。而事實上,這是一種巧妙的宣傳策略,將臺灣內部的政治鬥爭外化為對抗中國鬥爭,企圖掩蓋民進黨在推動臺獨過程中的責任後果,加深社會「歷史錯亂」。

ADDY9774
圖片取自:(FB Taiwan in San Francisco 

《斯卡羅》編劇刻意營造劇中不同派系爭權奪位,從閩南、客家、馬卡道族以及清朝之間的恩怨情仇,卻將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過度美化,完全已將「洋人殖民」看成「文明建立」,從史學觀點看已經淪為服膺美國的政治正確。李仙得的行為只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擴張勢力的代表,帶有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與原住民的互動只是基於美國利益,而非純粹的正義行為。

民進黨在蔡英文以及賴清德任內推出《斯卡羅》以及《零日攻擊》進行政治宣傳,《斯卡羅》試圖重塑臺灣歷史中的敏感議題,美化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為積極介入臺灣事務的正面角色;《零日攻擊》強調「中國威脅」並暗示民進黨的堅定立場,醜化反對臺獨的特定人士,儼然符合民進黨一貫的黨同伐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