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微曦
報界前輩張作錦先生,最近將他報上刊登過的《今文觀止》結集成書,筆者再度從書上讀到過去三年,曾在報紙副刊讀過的這些文章,不禁感慨,作老書中提到的一些晚清及民國的人物,他們的人品和對國家的貢獻,可能現在年輕人都已不熟悉了,因為自民進黨將歷史課本去中化後,中國歷史竟只成為東亞史的一部分而已,如何能知道書中這些晚清及民國人物對現代化的影響呢 ?
筆者亦曾聽聞作家吳淡如教導自己國一女兒和其同伴時,竟驚訝地發現,從小學到國一的小孩,都不識孫中山是誰了;而在學生的認知裡,在當今民國之前,不是清朝,而是日治時代,再之前是荷蘭時代,更之前是猿人時代,其中間的歷史都消失了。
圖片取自:(FB 潘文忠)
民進黨政府兩次執政,已快16年,為去中化而屢次修改歷史課綱,只為坐收政治紅利,但卻不知已造成國民失去認同感的危機。筆者去年讀聯經出版社所出版的羅伊.史壯的《大不列顛兩千年史》,作者史壯在序言裡就說 :「一個對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的國家,將失去它的認同」;以目前蔡政府所教育出來的年輕一代,對歷史的認知,和多數壯年以上的民眾不同,那麼,哪能有一致的國家認同感呢?對中共隨時犯台,也就難有團結一致的看法;沒有團結的認同感,也就談不到如何處理兩岸問題,這就早已注定會輸了這一仗了。年輕人可能連兩岸為何分裂,中共為何要打台灣的原因都不知道呢;因為他們已少了中華民國前七十年的知識了。因為他們的中華民國台灣,是從民國75年,民進黨創立時才開始的。
去中化的歷史課綱,可能也會讓未來的一代,失去語文言談的通識,不知為何「張飛大戰岳飛」是在諷刺人搞錯時空;也不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的李白是誰?在生活民俗上,只知端午、中秋要搶連假,卻不知屈原和嫦娥的故事等等。
台灣人多數來自中國大陸,中華民國與是大中華歷史的一部份,無法切割,你硬要以意識型態切斷歷史的連結,造成下一代人的無知,後果是要自己承擔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