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深柳巷

大法官憲法會議近日裁定,立法院對行政權的調查權大部分為違憲,這讓人不禁莞爾,難道我們的民主真是如此脆弱,連一點點的陽光照射都受不了?在此次事件中,法律與權力分立的探討尤為熱烈,透過反思與討論,甚至難以理解,當我們的國會連一點查核資料的權利都得討價還價時,是否意味著一種奇妙的“縮手自保”?當然,我們也不忘保持謹慎的態度——這可是我們珍視的、華麗卻略顯嬌弱的“民主”啊!

立法院調查權的背後,有一個遠大的意義是“民主的護航員”,在大多數民主國家,立法機構擁有調查權並非異端,而是理所當然。立法院在台灣民主中擔任的是一種“有話直說”的角色,當他們要求調閱某些文件時,這不僅是想看看“內幕”,而是試圖在“光天化日”下揭開事實的面紗。這就像警察開路要去揭發匪徒般的使命,立法院的調查權就是一盞“破曉的燈火”,照亮行政部門黑箱操作的可能性。試想,若將這盞燈火熄滅,這場政壇夜行勢必越發隱晦難解。

ADDY9680
圖片取自:(FB 民主進步黨

來看看一些具體案例。譬如,當年“浩鼎案”曾引發軒然大波,若無立法院的追查行動,我們可能無法揭露政府與企業間的“眉來眼去”,甚至難以厘清納稅人的錢到底進了誰的口袋。還有食品安全風暴,若無立法院當初如火如荼的關切,那些看似“品質保證”的產品,恐怕就不會被一再揭穿。立法院此類調查行動,無疑是對公共安全與行政監督的保障,這些事件更體現出“調查權”之重要。當然,大法官對此卻有不同的解讀-會不會是他們覺得立法院有點“煩人”了呢?畢竟,誰會願意有一雙眼睛時刻盯著自己的背後呢?這些反對聲音無疑透露出“被監督的壓力”,似乎在提示我們,在這權力的遊戲中,別讓一方過於得意,否則大家都會覺得不自在。

大法官此次的決議是不是給行政機關多了“遮風擋雨”的保護傘,反而讓它在陰影中無需接受陽光的檢驗?調查權的存在,本是為了確保權力透明,而若將它過度限制,我們的行政機關是否會愈加變本加厲?對某些官員而言,立法院的調查權可能看來是種“額外負擔”。試想,若行政官員能免於被“追根究底”,這豈不是減少了無數的“填表”壓力?畢竟,誰想要為了某些看似可以輕騎過關的文件而被迫面對立法院呢?此次裁定的背後,對這些官員而言,或許無異於“春風撲面”,解除了他們內心的陰影,也讓他們的工作變得輕鬆自如。既然我們追求的是透明、負責的政府,為何要輕易剝奪立法院的調查權,讓這些“深藏不露”的官員能夠安心享受“免檢待遇”呢?在此情此景下,若我們再去探究“權力分立”的意義,恐怕就會顯得有些諷刺了。

我們不禁要問,沒有調查權的立法院成了無牙的“監督機構”,未來的行政是否會愈發肆無忌憚?當這層安全網徹底拆除時,或許當權者會大笑——因為他們終於擁有了一個無可挑剔的保護傘。然而,當一個政府連一點監督都無法接受,這還算是真正的民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