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柯文哲市長上任後,嚴查美河市、大巨蛋等5大案,導致民間企業對政府BOT案信心大失,許多民間集團企業,甚至撂下狠話,以後不再跟政府來往,如此緊張的產官關係與形勢,可說前所未見。為重拾業界信心,日前台北市政府召開首次的「公有土地開發聯合招商座談會」,釋出六大招商案,成效如何,尚待觀望。
台北市政府在日前的首次「公有土地開發聯合招商座談會」中,釋出包括市議會舊址、中山設計園區等六大招商案,預估可吸引民間投資達300億元,吸引科技、建商及壽險業等超過百名企業老闆參與,其中不乏知名集團。會中,北市府公布新版BOT案規定,未來權利金的收取方面,除開發及營運權利金外,廠商若有「超額收入或利潤」,也就是實際財報總收入或稅後純益優於預估並達一定比率時,須額外給付權利金。此外,新版SOP要求,BOT案進入營運階段後,廠商須每年編列最新資產清冊,以供主辦機關備查,作為是否收取超額利潤權利金的參考。而未來評估可行性及先期規劃階段,財務分析須通過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簽證同意。另一方面,新制明訂招商階段之招標將分為資格、規格及價格標,除了比價格之外,也將公益性納入考量,翻轉過去只比價格的投標文化。
在此招商座談會的背後,有幾點值得討論。首先,根據財政部去年推動的「財政健全方案」,其中以鼓勵擴大招商、促進民間投資,訂定民間投資公共建設每年的預期目標為1,000億元以上,以收開源節流之效。根據財政部促參司資料顯示,今年迄6月底止,民間BOT案已簽約55件,金額約486億元,預估年底止約僅有800億元,恐未能達標。此現象某種程度反映出民間業者對政府BOT案的興趣與信任下滑。其中的原因之一在於政府因大型公共建案與財政的需要,委託專業的民間機構投資建營BOT案,當BOT案的規劃、投標與專業審議、簽約等過程皆符合所有程序正義,且民間企業也合法獲有合理的營運利潤,政府本應善盡監督管理的專業態度,貫徹依法行政。孰料新首長卻以合法但不一定合理的牽強理由與民粹手法,不明究理、一味的推翻或打壓前朝簽定的BOT案。此舉無疑重創企業與政府間的信賴與合作關係,優良的國內、外廠商自當對參與國內的BOT案有所怯步。
其次,對於北市府公布BOT案比價也比公益性的新規定,雖力圖讓廠商對於未來的營運能納入更多的社會公益模式,並可同時達到擺脫政府圖利廠商之疑義。惟北市府應引高鐵案的虧損、大巨蛋等為鑑,尤其在財務規劃方面,應當有更加精準的估算,以免有類似高鐵「高估收入、低估成本」,以致造成嚴重虧損、全民買單的後果。同時,對於每個標案,政府亦應給予廠商合理利潤,除激勵民間參與投資外,並使未來營運得以長久持續。再者,在降低標案爭議方面,政府應設立單一窗口,加速請照流程,以利工程的推動,並避免日後衍生更多的糾紛;而在鑑價方面,政府亦應以規範整體鑑價的可行性,而不是投標時鑑價一次、完工後又鑑價一次,徒增爭議。另外,因有大巨蛋的前例,建議政府設置BOT合約爭議的速審速決機制,先調處、再仲裁、再訴訟,能盡速解決問題,以免在BOT案有爭議時,造成建案停擺,浪費時間、進度延宕、增加巨額的違約賠償、嚴損國際信譽,以及可能造成其他的公安疑慮。
北市府能否藉此機會重新建立BOT的新典範,關乎於新首長能否回歸與尊重真正的BOT專業,擺脫政治力的操弄,並在合理利潤與社會公益二大原則下取得可行性的平衡,莫再深化仇富、反商、民粹等刻板印象,始得重建政府與廠商雙方的信任與合作關係,共創政府、企業與人民三贏的局面。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