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韓秀娟
最近迷上了青藏高原,因為對純粹的本色的嚮往。
從蘭州市到西寧市,一路交通便捷,而出了西寧,進入真正原生態的高原後,對於一個姑娘而言,怎麼坐車就是個問題了。於是,這一次,我選擇了跟團出行,少操點乘車的心。
出發當天清晨,我又趕上了淅瀝小雨,今年夏天的這運氣是怎麼了?凡出行必下雨,凡在家必晴天。沒關係,前行吧,想起了汪國真的詩句,「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陰雨下的高原,最顯眼的是綠色。車窗外,樹與高速路的護欄、天空與公路皆為同色,遠山飄渺,一切的元素,構成一幅水墨圖。大巴穿行在山與山之間,手機裡重複播放著燕池的歌——《人海》: 「穿山躍海哼你的歌,踏浪飄帆忘記你更忘記我……」,有音樂,有風景,一個人的旅行,哪裡有孤單。
雨漸漸小了,停了,山的綠色更加清晰。山上,牛羊們的食物生長得茂盛;山下,田野片片,人們的食物還在向著成熟衝刺。8月初,本以為看不到黃澄澄的油菜花田了,但事實是,所有的油菜花並不是同時盛開和凋敗,總有一些,許是晚種,而後晚開的!所以,還是沒有錯過黃色。
路還很遠,從蘭州到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茶卡鹽湖,需要9個小時的大巴車程,想想,司機師傅也夠辛苦的,還要一路在風雨中集中注意力,真該點個贊噢!
天漸漸有了要放晴的跡象,視野裡時而顯現著牧民家的紅瓦白牆,它們是整片綠色最好的裝飾;還有這高原上的小城,清清靜靜的,也有不少高樓。聳入雲端的大概是觀光塔吧,小城的夜晚,會不會燈火明媚呢?
高原的氣候真像個淘氣的孩子,在一天之內能玩出許多花樣。某一個瞬間,陽光撕裂陰雲。此時,藍色成為了主色調,一種純粹的、耀眼的、日常不得見的、奢侈的藍。
又過了一個小時,雲散,去了天邊,紫外線開始變得強烈。排排風力發電設備映入眼簾,藍白兩色相宜,既實用,又有美感。終於快到目的地了,導遊不時地強調要戴上太陽鏡,可我以為天不會晴,出門時沒帶這件占空間的物件。
茶卡鹽湖,是近些年來的一個旅遊熱詞,是來青海玩樂的必選項。它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鏡」。
七八月的茶卡景區最是緊俏,相比于跟團遊,自駕或包車遊的人更多。與海南島上的「天涯海角」相似,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給人夢幻般的期待和想像,怎麼能不惹人前往?去了可能會感受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但如果不去,真的會後悔。
海拔3061米的鹽湖中央,有一條鐵軌。軌道是屬於小火車的,一直伸向湖心,軌道兩側白色的路(應是鹽築)供遊人來回行走。
在這裡,有長裙飄飄的,也有裹著羽絨服的。我穿了裙裝,外加一件薄毛衫,屬於中等偏少型。多雲的日子,風大,有陽光直射時,覺得很曬,而太陽躲進雲裡時,又覺得冷……
白色是這的主色調。那白,遠看就像冰雪,近看,其實是:湖水很淺,不到人的膝蓋處,清粼粼的水底全是鹽,於是,在陽光的反射下,就形成了白茫茫一片。
不少人下湖玩耍拍照,有的連三腳架都支在了湖裡。一路可見眾多身著紅裙或手拿紅巾的姑娘們(也包括本人),鮮亮的紅色,與茶卡最配!
去茶卡,留下一個紅色的背影,是我此行的重點。沒有夥伴的時候,就找背著單反相機、長得像攝影師的路人甲路人乙幫自己拍照,不相識的人們之間也會有種微妙的信任關係。我的相機,路人的構圖,凝固了一個時間點:
由於沒有做足下湖的準備,再者跟團遊有時間限制,如此種種,未能下到湖中拍照,與天光雲影共徘徊,是為此行的遺憾。跟團遊解決了交通困難,但必然不能滿足一個旅行者的所有期待,這便是「A coin has two sides」。
回歸主題。一路走來,蒼翠的綠、迷人的黃、透徹的藍、潔淨的白,還有耀眼的紅,構成了青藏高原的本色。而人總會模仿,於是,看看景區外小攤上的這些鹽雕作品吧,每一個,都是本色的映照。
PS:青藏高原上氣候多變,溫差大,應帶足從薄到厚的各種衣物;高原上的雨來去無常,雨傘為必備,不建議使用遮陽傘,風大,根本撐不住,最好使用太陽鏡和遮陽帽(遮陽帽得想法固定,否則會被風輕而易舉吹跑掉);茶卡鹽湖中有許多「黑洞」(深色圓形坑),下湖須避開,有危險,另外,湖中有石頭,想下湖,最好穿上拖鞋,以保護腳;建議進入湖心時乘坐小火車,省時省力,出來時徒步,小火車終點處人非常多,軌道沿線(從入口到湖心)三分之二位置處人較少,適合拍照。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