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這幾天,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數據成了政論節目跟新聞報導的焦點。

一方面,在內閣改組後,蔡總統的聲望升高了;另一方面,在政治人物好感度上,臺北市長柯文哲奪得榜首。這兩個結果,都很有話題性;但,卻顯示了一個矛盾。

按照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的分析,他認為「柯文哲絕對是當前人氣最高的政治人物,過去他常批評蔡英文的政策,從一例一休到年金改革,基本上都站在多數民意的一方,容易引起民眾的共鳴,讓他很容易得分,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與傳統政治人物不同,雖然講話很無無厘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人民喜歡有真性情的政治人物。」

NUB

如果游老師講的為真,那麼除卻分析之後段外,前段讓柯文哲「站在多數民意的一方」的問題,執政者目前都無確定之解,那麼蔡總統民調攀升,反應的僅僅是賴清德院長的人氣嗎?

實話講,作為一個政治學的學習者,我對於臺灣的民調越來越感到疑惑與不解。以什麼好感度來說,這種民調二十餘年來,臺灣何曾少做?但得到的數據,豈有幫助國人選擇出能帶領國家不斷向前進步的領袖嗎?這種數據,基本上只成就了政治明星的光環,但毫無實質意義。排行前面的,就容易勝選,如此罷了。贏了,對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有什麼好處?以這個基金會作的這次民調來說,好感度排前三的,哪一個有真正了不得的政績?柯文哲的世大運,是從嫌棄到爆轉成歡喜收割,如果理性想想,在任的順序要是顛倒,他能爭取到這個盛會嗎?更不用說,臺北市這幾年來,經濟動能的急凍,各商圈店家最能體會。賴清德呢?別的不講,就說跟人民生命財產息息相關的水患,他處理不好卻還可以被讚並自認「治水有功」,真不知道屢屢被淹的民眾,是真甘願接受他這麼高的支持度嗎?陳菊就更不必說了。高雄的經濟刁敝、薪資極低、負債驚人,搞到輸給台中了,坐擁這等治績,花媽卻總是排行榜上的常勝軍。這就表示,這個社會看待這些吃穿度用都來自於人民供養的人,不是憑事實,而是看感覺!

但妙的是,如果把已經逝世的政治人物一起放進來調,死掉的卻又比活著的排名要好。蔣經國與孫運璿兩位先生的「感念度」一直都是居高不下,一旦數據被提出,就還會有一派人非得出來損損他們不可。然而,蔣、孫二公,能夠如此,就是因為國人懷念其做實事、為國家打好基礎的政績。但面對還在享用民脂民膏的活人,大家卻就不是這等要求,實在奇怪。

至於民眾對與法案或國家建設看法的民意調查就更不必說了!人人都知道,該做的不會是政府要做的,且民調的數據也會反應出這種聲音,但執政這卻可以鳥都不鳥。那調了半天,要幹嘛?臺灣的民調,就是為了選舉,而更進一步講,臺灣的存在也就是為了選舉。這種絲毫沒有意義的調查,對於國家正在生死存亡關頭處境毫無助益的遊戲,繼續下玩去的好處,大概也就是讓民調這個產業有源源不絕的收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