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君雅

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投入人工智慧決策投資研究,良忠僕科技創辦人徐演政在三年前不惜辭去大學教職,如今滿懷信心,要靠本土機器人股神攻進美國華爾街。

全球正颳起一陣金融科技(Fintech)的熱潮,在不斷攀升的曲線上,有新人瞄準時機創業,也有前輩受到鼓舞激勵、愈挫愈勇。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曾擔任專利審查委員,專長人工智慧的良忠僕科技公司創辦人徐演政,就是後者最典型的案例。

徐演政原本是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的專任教授,三年前卻辭去原本安穩的教職,捲起衣袖、放下身段,親自跑起業務,經歷至少四、五十家知名投資銀行和法人機構的質疑和吐槽,徐演政如此執著,就是為了要證明自己二、三十年來的研究成果,並不是空口說白話。

徐演政出身農村,十九歲就讀台中工專時,坐著鐵牛車上學途中,出了一場車禍,從此失去右腿,一輩子要靠義肢行走。危機感油然而生的他,不得已拚命讀書,替自己找出路,就讀台科大期間,每晚都是最後離開圖書館的人,更是獎學金的常勝軍,即使後來考上清華大學研究所,仍然一樣拚搏。

大學開課 種下創業種子

讀理工科出身,怎麼會一頭栽入金融投資?徐演政說,當他念碩士班時,正好躬逢股市興盛的年代,「每天班上同學都在討論股票要怎麼買,買哪支?」他也好奇跟著試水溫,他摸索出一套投資心法,自認擅長看走勢而非選個股,反而逆勢在股市低迷的期貨市場中賺進好幾桶金。

三十九歲就升等教授的徐演政,在資工系首創一堂人工智慧結合金融投資的課程,選課人數總是爆滿,種下了日後創業的契機,他開始召集有興趣的碩博士學生戮力研究,耗費十年光陰,開發出一套名為「AiSM」的軟體系統。十五年前,徐演政認為時機成熟,便自掏腰包五百萬元,並向親友集資,籌到兩千萬元作為營運資金。只是,當興致勃勃的他率領創業團隊,前往投信、投顧業拜訪提案時,總是碰了不少軟釘子,失望而歸。

「那時幾乎每家金融機構我都拜訪過了,只是我太心急了,也不懂怎麼做生意!」徐演政在學界所累積的名氣和信譽,讓金融業者願意撥時間聆聽他的簡報,然而卻不敢貿然和他合作。關鍵在於,徐演政缺乏實戰成果,因此難以拿出強而有力的說服數據。徐演政雖有千里馬遇不上伯樂的感嘆,但也得到不少寶貴建議,六年前,當時在寶來曼氏期貨任職,現任康和期經董事長葉一豐告訴他,不妨把標的放大到國際市場,不要只針對台股。

徐演政於是調整作法,他運用人工智慧理論中的類神經網路及灰色資訊系統,結合演算法,轉向追蹤全球六十四個流動性最大市場,針對各國主要指數、利率、商品、匯率四大類全天候運算。他的概念是,全球金融市場錯綜複雜,若要去除人為或政策因素的干擾,那就從交易量最大的市場著手,做一籃子的投資組合,如此市場秩序反而會更趨於理性、公平。換句話說,他就像是一家推出組合式基金(ETF)的投信公司,但有別於傳統專業操盤手,這支ETF完全交給自動化的系統作投資決策。

一○年,正處金融海嘯低迷,一名外資機構業務經理,從網路上搜尋到徐演政的學術論文,主動寫信給徐演政。幾次電郵往返和視訊後,同年九月,該位業務經理放手一搏,掏出自己口袋裡的五百萬美元,在新加坡成立一家投資公司,並採用徐演政其中一套模型「Asim Gift」,當年投資報酬率就超過20%。

一籃子組合 全天候運算

徐演政強調,大多數投資人只期待立竿見影的短期績效,事實上,單押個股或市場風險太高,唯有一籃子的資產配置加上避險才能確保把人為或政策因素減到最低,成為贏家。許多人總是側重某一層面的投資,無法做到全盤資產配置,例如投資不能只有股票和債券,避險基金也很重要,隨時也要保持作多、作空或不動的彈性。

徐演政的投資邏輯很簡單,那就是高風險伴隨高報酬,因此若要取得相對高的報酬,考驗的就是風險管控的技術和能力,這就是他瞄準的獲利空間。只是,再好的產品,若缺乏實證數據也只能無奈地淪為紙上練兵。因此,徐演政積極尋找資金來落地試驗,他坦言,這套系統的最大缺點就是設計成一籃子組合,因此資產規模要夠大,才有彈性去調整配置空間,門檻太高,成為他努力多年,進展始終不如預期的原因。

十年來,徐演政賭上身家,苦撐公司。「別人儘管笑吧,我已經習慣了,但是這套系統會不斷地透過實戰來證明績效,到時候我希望有一天能回台灣發展。」如同在資本市場裡起落更迭的投資曲線,徐演政一路走來的人生也起伏不斷,目前Asim系統已發展出十套不同的客製化模型,針對不同的投資目的有其對應的投資策略,例如短期獲利、首重避險、長期投資等。他表示,目前美國華爾街已有幾家機構投資人採用他的系統訊號,他也找到合資夥伴,最快今年九月宣布在海外成立一家新公司,隨著金融科技趨勢水漲船高,他也深信,自己長年的努力終於有機會實踐。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教授創業 台製機器人股神攻進美國華爾街 徐演政把人工智慧研究成果置入投資決策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