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李建宏

最近有個新聞引發國人議論,教育部長對於在教材中將馬鈴薯稱為土豆,居然直言這樣的措辭是不可能通過教材審議,教育部真的懂得逢中必反揣摩上意,本來事情就單純是用語差異的問題,教育部居然無限上綱到文化統戰上了,想當然爾康軒出版社被逼道歉因為教材審議生殺大權在人家身上,教育部無心教育揣摩上意逢中必反的離譜行為,對教育是開倒車的,其實文化就如同河流一般是有交流性及流動性的,教育部長在揣摩上意的政治正確中忘記了台灣的文化真實的來自中國,忝為教書育人的責任。

本來文化就有多樣性,台灣經歷過多次來自中國的移民,其文化主體本身就是融合全中國的縮影,甚至於民進黨標榜的台語根本上還是閩南語,在文化上逢中必反其實已經是笑話了,以這次引發風波的土豆來說不過是馬鈴薯在中國文化圈中的一種別稱罷了,本身就不具所謂的統戰問題,是民進黨政府極端的被害妄想症無限上綱罷了,民進黨政府天真的認為逢中必反就能建構所謂的台灣文化,但是無可改變的台灣的文化始終來自中國,堂堂教育部長見識淺薄,極盡諂媚主子的能事,已失教書育人的風骨。

wwfd30
圖片取自:(FB 潘文忠

文化的融合本來就是推動國家進步的基石,台灣本身就是移民社會,接納著歷次因為各種原因來到台灣的人,不管是明清時期的中國移民還是1949年後隨政府來台灣的軍民,甚至隨著婚姻及工作歸化的新住民,都是台灣的一份子,既屬於原生的故鄉也屬於台灣,當在台灣的各個族群逐漸藩籬消滅放棄成見當下,民進黨政府的教育部卻寧願當政治打手,揮舞淺薄無知的政治正確,實非教育者應該做的,與其老是無限上綱批評統戰,不如正面看待文化的多元性。

從教育部長政治正確的反應中,無知及揣摩上意是如此可怕的事,辦教育的人更應該對文化的包容及多元性比一般人更有深刻認識,尤其是身處移民社會的台灣,並非逢中必反把所有都東西都穿上台灣價值的外衣,就能夠無中生有的創造出所謂的「台灣人」,政客的無知與愚笨正在自我閹割自己的文化,想一想一昧的逢中必反政治正確,去掉所謂的中國色彩,所謂的台灣文化不過是一張白紙,辦教育的人請不要無知而淺薄,文化維護與交流才能夠不讓國家滅亡,這是教育部長應該好好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