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思考傳統市場,到將傳統市場結合小學教育,已經好多年。2015 年開始規劃的「市場小學計畫」,架構與理想都很龐大,希望為地方生活教育作一些事情,像是環境美學的探究,因此,我們從最困難的傳統菜市場切入。「市場小學計畫」目的是讓小學生愛上菜市場,拉近世代的距離。傳統市場就是最好的生活學習教室,食材啟發、器皿學問、色彩層次與生意細節,從菜市場到餐桌上,從小學到家庭與在地鏈結。
第一個進行「市場小學計畫」的市場,我們選擇了萬華區的新富、東三水街市場,這裡很適合發展為「親子市場」,附近有三間小學,且附近有歷史悠久的龍山寺,萬華火車站,剝皮寮等交會處,具備了發展觀光市場與主題市場的前提。同時,它還具備以下特色:
- 80年以上的歷史,通風、排水良好
- 從生鮮熟食到生活百貨應有盡有
- 市場經營者對市場教育傳承的使命有高度認同
未來想像
所謂的親子市場尚未被正式定義出來,目前我們想像,小學生在 4~6 年級時都會有幾堂的「市場生活教育課」,透過對菜市場的接觸與探索,建立在地感知與共識認同。如果菜市場能與附近小學有課程合作關係,同時在平日能從環境與行為上鼓勵家長帶小朋友上菜市場,具備教育基礎,那麼這樣的市場,將會是「親子市場」。
議題思考
- 從傳統市場,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
- 菜市場是生活環境與教育結合的好場所。
- 市場環境改造的核心思考。
- 一個好的計畫,變成全島計畫的契機。
四方合作
持續串聯市場人、小學生、教育者、設計師以及更多跨領域企業、組織合作,啟動在地活化機制。
溝通過程
創造一個生活教育與文化傳承定位的「親子市場」,市場人、小學生在彼此交流、產生共感與共識的過程中,會開啓對自身在地文化的認同情感。這樣的過程需要多方主動參與,一起為目標努力、讓在地生活脈絡與教育更完整。
從 2015 年 9 月開始,我們拜訪基地 — 萬華區新富市場與東三水街市場 — 臨近的 3 間小學,包含老松國小、龍山國小、西門國小。我們拜訪校長、主任說明計畫,與老師們進行生活美學座談。學校也與我們討論和小學生活教育接軌的可能性,「市場小學計畫」可以作為走出校外、走進真實場域學習的契機,對師生都是生活教育在地落實的啓蒙儀式。
小學溝通
- 9 月拜訪西門國小校長,討論國小環境美學教育思考,並辦理國小教師的生活美學座談交流。
- 10 月拜訪老松國小校長與主任,討論生活美學教育與萬華在地生活文化厚度,並於剝皮寮鄉土教育中心進行教師的生活環境美學教育座談。
- 10 月拜訪龍山國小校長,談市場作為在地生活教育的豐富迷人性,也舉辦了生活美學行動思考座談分享。
市場溝通
了解市場長期以來的發展狀況、市場生態以及經營情形,得到許多承載在地文化脈絡的豐富知識與良好的接觸機會點。
我們持續與市場人說明計畫理念,召開說明會。階段從計畫預告、民眾交流、田調與溝通、環境提升推廣說明會、到親子市場周預告、活動周參與、未來思考。
- 10 月市場自治會拜訪:與新富市場蘇會長、東三水街市場蕭會長討論市場小學計畫。
- 10 月市場代表會議:代表店家交流市場經營情形與市場文化交流想法。
- 10 月市場小學計畫預告,在代表溝通會議後走訪各店家預告。
- 12 月初市場環境推廣說明會:預告市場小學計畫活動,以及市場環境提升思考交流。把民眾工作坊過程中與店家們交流後的想法彙整,於說明會再帶出與店家討論。
- 12 月市場小學計畫各階段活動預告說明,包含店家故事採集前的田野調查。
店家改造
市場店家改造,思考一個未來親子市場的雛形,不僅保有台灣菜市場獨特的人情味、在地居民的情感連結,更與生活教育結合。
生活教育來自市場飲食與買賣文化的傳承與蛻變,更從環境整潔、乾濕分離、店面陳列、光源配置等空間安排中,體現對生活環境的美學思維。
開始注重環境,其實就是環境教育思維的開始。本次改造計畫從邀請 IKEA 贊助提供 4 萬元的產品 → 召開市場公開說明會 → 各個店家再次說明定確認意願 → 設計師與店家溝通,一周規劃,一周與店家確認修正,一日完成採購,一日與老闆一起動手 DIY 完成改造。共有 4 個店家與 4 個設計團隊一同參與:「天晴設計」+「馨都如您苑」花店、「竅門設計」+「多餃舍」、「周育潤設計」+「大豐魚丸店」以及水越設計改造傳承百年的「石福菜鋪」。
大豐魚丸店 x 周育潤設計工作室
傳承三代的大豐魚丸店,民國 46 年就在這裏營業,販售各式形狀口味的火鍋料。現場製作魚丸,並有小孩愛吃的香酥炸牛蒡、排骨等現炸食品。
由工業設計師周育潤,幫店家從門面到後台的收納整理,提出想法並親自動手執行。以 IKEA 贊助的產品,前台至整體視覺與材質統一與整合,從照明區的整理術、牆面的展示運用、周圍販售區的規劃、櫃檯收納及工作檯面的整體配置,讓店面由繁化簡的整理小細節。
石福菜舖 x 水越設計
水越設計想為三代傳承百年的「石福菜鋪」規劃一個乾淨典雅的菜鋪。很開心能與石福菜鋪一起攜手合作,在評估基地後,我們認為微改造即可達成明顯的效果,環境整理是重要的,天花板從原本髒污到淨白,看到整個空間因為清潔作業露出原本線條時,大家都驚呼了!
每個店家都有不同的需求與定位,老闆習慣的方式以及工具都需要一一確認,改造完成後也有些微調整,還有些需要時間測試是否適合,像是收納塑膠袋的容器,並且找擅於擺設的專家跟阿嬤聊聊擺設,改造是一條長河而不是一個 stop 點。
改造接近完成,拿出在 IKEA 發現的花椰菜娃娃送給老闆時,說是蔬菜店的吉祥物,他的眼睛都笑了,黃老闆還說晚上他要睡在攤位上。
馨都如您意花苑 x 天晴設計
擁有 60 年歷史的市場花店,隱身在市場中央一處轉角,琳瑯滿目的花海讓人一眼就能辨識出這間花店。儘管花海是一大亮點,原本的不銹鋼材質門面和花朵搭配起來仍是顯得有些突兀。傳統的不銹鋼門面(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白鐵仔」)幾乎可以在市場每一家攤位中看見,因為不鏽鋼堪用且耐水性,在使用上相對便利,不過總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而這次的改造,我們希望打破一般人對傳統市場的刻板印象,在傳統市場中注入更多溫暖的色彩。
多餃舍 x 竅門設計事務所
經營 17 年的多餃舍,每日經過都能看見老闆夫婦現包天然美味的餃子,小巧的店面容納現場製作、食品存放與販售。
本次改造以收納與使用性為設計重點,透過牆上收納,容器與層架運用,規劃更舒適、彈性活用的空間配置。牆面重新拼貼板材,加上留言版的簡潔整理術,讓店面呈現乾淨衛生的安心感。小巧的餃子店也能有舒適的環境,處處有著整理思維的細節,讓老闆繼續製作更多幸福的餃子。
小學生市場學
菜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生活教育場域,小學附近的菜市場可以與學校課程結合,讓小學生從小接觸豐富食材故事、了解在地飲食文化、食物色彩教育、工具學等,並與店老闆進行首次交易,同時啟動市場環境提升的契機。從衛生友善的環境,到人與人的交流與傳承,市場化為一間活生生的小學,傳遞生活知識。
親子市場周
我們也規劃「親子市場周」,勾勒未來親子市場的雛形,讓市場裡的教育定位與文化傳承機制建立,從傳統場域中發展最貼近市場人、小學生、民眾等不同族群的生活輪廓。透過最親切的面對面交流,認識傳統菜市場,讓最在地的地方也能開出最有活力的氣息,提出豐富多元的體驗、參與活動,透過更真實的交流互動,讓市場人、小學生、教育者、民眾等人交換多元豐富的想法。
「市場小學計畫」2017 年持續進行中,詳細進度可以參考市場小學計畫。店家改造由周育潤工業設計師、徐景亭工業設計師、陳彥良景觀設計師以及水越設計團隊共同進行,設計師結合老闆工作使用思考到消費者體驗的空間布局,處處充滿小巧思。
維持一座市場的運作,倚靠的不只是買賣行為和短期的活動,更是因為人與在地情感因映現代生活習慣彼此交織融合而成。 創造親子市場更是希望將如此具有溫度的牽絆,傳承給下一代、下下一代,永續留存。感謝共同參與的設計師們(周育潤、陳彥良、徐景亭以及水越設計團隊 Agua、侯冠瑜、高偉恩、林資芬、劉昱辰、張政義)、研究班成員 Zet、Artor、Yao、市場大小幫手們以及各路青年學者們,透過不同的角度,產生了非常多專業的建議及市場可以改造的方向。期待透過願景共識建立台灣第一個親子市場,除了讓市場環境整體提升,同時將環境教育與食農教育扎根落實於傳統市場,在台北最有歷史故事的萬華(艋舺)也成為閃亮地主題觀光市場。
授權來源:都市酵母〈市場小學計畫〉、市場小學計畫 Facebook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