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前些日子韓國瑜接受專訪,說了句:「所有高雄街頭,政治的抗議、意識形態的請願,通通不准!零!」被綠營逮著後,火力全開地批判了一大頓。想來,罵韓國瑜罵得超爽的這票人,記憶中可能不存在過去陳其邁提案要對「凡扭曲或粉飾二二八歷史真相或羞辱受難者人性尊嚴之人」,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荒唐。

韓國瑜是快嘴了,但臺灣拼了廿餘年的政治,還不夠嗎?高雄要真能全心拼經濟,或許臺灣尾的轉變,真足以撼動與改變全臺灣。有趣的是,韓國瑜認為,臺北是政經中心,要政治抗議,請去臺北。這話,講白了,讓臺北人有些許無奈。

憲政機關都在臺北,確實在這裡提出政治訴求,有相對的合理性。但,如果回到臺北市長與市府的角色上,其實臺北跟高雄一樣,於地方發展的層面,當然是要已經濟為主體。沒有一個城市的經濟,能自己就好,臺北當然也一樣。市長的重心怎麼放,市政就怎麼發展;市長如果沒有重心,只有個人品牌塑造的考量,那麼這個城市自然也就沒有重心而發展停滯。

ACO15

(圖片取自:柯文哲

過去三年多,臺北就是這樣。柯文哲要人家google他的政績,但google出來後,除了忠孝橋引道、北門跟所謂的還債之外,還有什麼?還債一事,還得仰賴前朝不少,但其他的建設面、經濟面呢?114日的臺北市長候選人辯論,柯文哲選擇缺席還理由一堆,這也便罷。奇怪的是,他的對手之一姚文智,一下子比了四號,一下子又把重心放到韓國瑜身上;而這個辯論結束才一天,柯文哲的總幹事就跳出來挺陳其邁。

在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與柯文哲的民調數字已進入誤差範圍的時間點,柯市長一連串的動作,顯然都是以拼政治為訴求。過去四年,柯文哲無心引領臺北的經濟,讓這個原本活力四射的大都市黯淡無光。到了選舉的關頭,柯文哲相關的政見依舊乏善可陳,而個人的重心不是對選民進行訴求,反倒像極了一種交易式的政治操作。

柯文哲用其最為擅長的招數,擺出了置身事外的態度,表面上不管團隊的對其他縣市候選人的支持態度。但,當最主要的操盤人出來挺陳其邁時,這樣的防火牆反而顯得欲蓋彌彰。綠白交換之說,早已甚囂塵上。最後十來天,這樣的舉措想當然耳會揚起濃重的棄保之味;若倒帶回辯論會現場,姚文智比四號的手勢與莫名其妙射向韓國瑜的砲火於今看來,不是傾向一種預告嗎?

現任市長不願與對手在辯論場上直球對決來供選民檢驗,已足證其心虛;在民調不利的狀態下,若真以過去自己聲稱唾棄的政治交易手段來拼連任,那更是令人髮指。一個任期,拼不出治績,最後要是再帶著素人的臉皮搞老政客的伎倆,可以想見要真有第二個任期,他的重心又豈會放在市民最在意的經濟之上?高雄都要拼經濟了,臺北市民難道還要一個心裡只有政治的市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