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詩華

每個大人心中都住著一位「小王子」,但長大的我們常常遺忘他……。回顧還是孩童的自己,也曾經覺得「大人真不可理喻」,然而成為父母的我們,有時也會成為小王子厭惡的大人:暴躁易怒、情緒化又不講理。是不是自己承受了太多壓力又不懂得紓解呢?是不是忘記照顧好自己的心呢?根據BabyHome線上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六成的父母缺乏育兒幫手,甚至有些父母經常感受到沉重生活壓力,一不小心可能發洩到孩子身上;也有超過六成五的父母,贊同當孩子行為不佳時,用打的更有效果。

BabyHome線上問卷調查「父母的自我覺察能力及教養態度」,調查結果顯示,父母的情緒自我覺察能力與教養態度呈現正相關,自我覺察能力越高,教養態度越正向。

父母缺乏育兒幫手 情緒不佳時容易遷怒孩子

調查結果顯示,當父母情緒不佳時,超過六成(62.6%)的父母難以有育兒幫手能協助照料孩子;兩成(18.1%)的父母經常、總是不知道如何紓解自己的壓力或不愉快;甚至將近六成(59.7%)的父母,常常覺得難過、生氣、焦慮等負向情緒出現都是不好的。顯現臺灣父母不夠瞭解情緒,欠缺情緒管理相關智識,不但不良於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有礙下一代的情緒教育。

除此之外,兩成(20.7%)的父母常覺得生活壓力很大,因此情緒失控;超過一成五(16.7%)的父母經常、總是遷怒於他人;甚至當情緒不佳時,有超過一成(12.1%)的父母經常、總是遷怒於孩子。顯示當父母心情不佳、壓力大時,孩子可能成為最直接的遷怒對象。

用打的最有效?父母仍使用打罵及恐嚇的管教方式

而家長的管教態度方面,超過六成五(66.8%)的父母認為,當孩子行為不佳時,用打的更有管教效果;其中有一成(9.7%)的父母甚至經常、總是如此認為;有超過半數(51.2%)的父母,曾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三成(34.2%)的父母曾在孩子犯錯或失敗後,嚴厲地斥責孩子,如沒出息、笨得像豬一樣、什麼都不會等;且有將近半數(46.5%)的父母曾迫於旁人眼光而打罵孩子。這顯示父母仍習慣用權威壓制孩子,難以尊重平等的對待。

BabyHome同時進行站內投票話題《你的成長過程中,曾「經歷過」哪些成人對待你的態度,讓你感到不舒服?》,高居第一是「用大人的權威來逼迫我照他的意思做」,第二、第三名,則可見許多人童年時厭惡被負面語氣咒罵、或不停被比較。

BabyHome呼籲重視自身情緒 尋找育兒盟友

綜觀以上,BabyHome呼籲國人能正視情緒教育,家長能更多自我瞭解、適當紓壓,更可尋找育兒盟友,減輕育兒壓力,拒絕用情緒性方式管教孩子。同時呼籲政府能多增加及公告臨託資源,讓父母多一份支援。

父母小撇步:暫停、平視、充電:

1.暫停:我們鼓勵父母情緒不佳、或對孩子行為不滿意,即將失控時,可先深呼吸舒緩情緒,或者轉身喝水、上廁所等暫離現場,能降低衝動而不理性的行為。

2.平視:與孩子溝通時,蹲下身與孩子等高、平視,避免用大人威權不理性的壓迫孩子,或者衝動之下毆打孩子。

3.充電:接納自己的情緒,照顧心靈健康,可與家人、朋友或鄰里,結成育兒團體,共同分擔育兒壓力,適時轉換情緒,可避免遷怒在孩子身上。

BabyHome同時在世界兒童人權月推出專題【更靠近孩子的方式-創意教養】,瞭解自己的情緒、更瞭解兒童發展及需求,讓父母能為教養增添幽默感,用創意教養取代情緒化教養!

延伸閱讀:
12星座孩子 父母如何妙招引導
【專訪】一下迷路一下爆走:建立原則,比處處糾正孩子重要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拒絕當「暴走大人」!創意教養,就從情緒管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