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台北科技大學去年首招五專菁英班預計招收30人,其中聯合免試開出16個名額,沒想到竟然錄取到一名成績可上建中的學生,還有可上師大附中、成功高中、松山高中等共4人。就以這些棄讀建中、師大附中、成功高中、松山高中而選五專的學生來看,應該是跟現況低薪、就業機會等有關。
當然從另一觀點來看,若改唸建中或許能考上台大、清大或交大等吃香科系,未來也不用擔心低薪等問題。可是如果讓孩子跳脫高中制式化的教育,走另一條道路,也就是用五年時間,去拚七年的就業能力(高中三年加大學四年),何嘗也是一種改變與挑戰。
再如康寧大學也表示,因為受少子化影響和台南校區大學部招生始終未達預期,所以決定主動向教育部申請改制回專科學校,如果能獲得教育部的核准,那也將成為國內第一所大學改制為專科的學校案例。如果依據現況及發展趨勢,再加上台灣已經面臨少子化、老年化的現象,這種現象與趨勢意味著學歷也將會有所改變。
同學育有四位小孩,當初都要求每位小孩一定要唸到碩士才可以,但畢竟每位小孩都有其各自的能力、想法與興趣,讓同學很是困惑。因為在同學的傳統觀念裡,小孩如果能唸到碩士或博士是他最大的成就,也才能光宗耀祖。所以同學找我聊天,我在全盤了解之後,就勸同學一句話:小孩的未來就讓他自己決定吧!但是在決定之前,身為父母者必須就自己的經驗,以及現況、未來環境等發展趨勢跟小孩一起深聊,讓小孩學會評估自己、分析未來的優劣、可能面臨的挑戰或挫折等,等小孩都清楚之後再協助其建立目標,最後就讓他們各憑本事就讀喜歡的學校與科系,我們只要在後面給予精神支持就好。
如此下來現在同學才體會到不能用自己過去的想法,去決定小孩的未來。歷經這麼多年來後,終於看到老大依著同學的建議唸到碩士,但畢業後至今已六年了仍然找不到理想的就業機會,原因在於學程過程中同學過於呵護與疼膩,所以始終感覺老大總是長不大的小孩。老二則比較獨立,完全憑自己的毅力與堅持、打工、到處學習、參加社團,所以在大學最後一年還未畢業就找到工作了。老三則是因為不喜歡念書,所以高職畢業後就自己去學了一技之長,終於也在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裡當領班,再加上因為肯吃苦、肯學,所以他的收入是兄弟姊妹裡最高的一位。最小的小孩也是不喜歡念書,但卻興趣於語文,所以語文能力很好,也是只有高中畢業而已。但在畢業後他主動去外商公司應徵並從工讀生開始做起,再加上因為肯學、反應快、又總是笑臉迎人,甚得公司賞識,也在公司的栽培下讓他再以半工半讀方式最後也取得大學學歷。
同樣的家庭小孩卻有不同的結論,不是學歷的問題,而是學力的關鍵。沒有興趣讀書總是可以引導興趣方面的學習,總有一天也是成就機會,因為這跟學歷無關,而是跟學力有關,所以不要再迷惑於學歷呢。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