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少子化世代,家庭結構重新洗牌;多子多孫的傳統家庭,女兒嫁出去等於潑出去的水,對原生家庭父母沒有照顧陪伴的責任,有的父母還規定女兒婚後,生活再困苦,甚至離婚都不准找「後頭厝」(娘家),免得親戚、鄰里看笑話。

21世紀了,生女兒彷彿中樂透,重男輕女的觀念減少,甚至邀女婿一起住;相對地,有兒子的夫家自認損失,兒子一去不復返。加上沒考量社會變遷如此快速,來不及讓兒子從小養成對父母耐心陪伴的習慣。

男孩從小的養成過程通常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志在四方」、「兒子遠闖天涯、衣錦還鄉」,所以較少認知到回饋家庭、照料父母的重要性。

JOYG752

養老鼠咬布袋

 一位長輩過去見面時常沾沾自喜,兩個兒子是小小留學生,老婆在LA伴讀,他成了空中飛人,後來,兒子們大學畢業直接落地生根,老婆返台陪伴老公。

多年後,老婆生病住院,退休後的老公疲於奔命地照顧,見到面時,長輩感嘆地說:「養老鼠咬布袋,生了兒子等於沒有生。」

「咦?為何不去同住呢?」我好奇地問。

「唉!房子是我們買的,結果媳婦把她爸媽接去住,我們去的時候,反倒像是客人,而且兒子忙著上班,媳婦在家顧小孩,我們去是給她添麻煩。」

就算在台灣本地,一樣有「兒子為別人養」的感嘆,有位學員提到──母親節聚餐,媳婦的媽媽喪夫,兒媳邀來相聚,小朋友在場,熱熱鬧鬧好不歡喜,等到餐會結束,親家母想去逛百貨公司。於是,媳婦歡喜作陪,孫子們吵著一起去,他們一家人轉身就離開,留下她老公去付賬,她……

「你們也可以一起去啊!」我衝口而出。

「唉,兒子不懂開口邀請,我們也不好意思跟……,就……」

這個畫面可真殘忍,「兒子長大變成別人家的」,有這種感慨的人越來越多,這下該怎麼思考才好呢?

不錯的選擇

我有兩個成年兒子,若故作瀟灑地說:「放下」也是可以;但,心有不甘之際,我想到「把兒子當女兒教」這個妙招。

在不著痕跡的機會裡,讓兒子們習慣回頭關照爸媽,例如,如果他們說工作忙,這個節慶不能趕到,我不再說「沒關係」,當下回答:「好吧!那就改下週!」

「把兒子當女兒教」的意思是讓兒子感受到老爸老媽的需要,並提供新的建議,搭一座橋樑,讓他們不會後知後覺,呼嚨而過。

當兒子樂意陪伴,長久之後就習慣「工作再忙,心中還是有老爸老媽」,而我們為人父母的真心感謝也讓兒子學會自然回饋的重要性。

這個世代兒女生得少,生男生女都好,但是兒子的教養模式需要補足,不是故意去黏膩兒子,不是去控制兒子,歐美方式把兒子「放飛」不是我的Style;有點黏又不太黏,對華人家庭的我是個不錯的選擇。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