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讓均

「朱立倫凍蒜!」「國會過半、台灣不亂!」2015年11月22日,國民黨號召上萬名黨員在板橋第二體育場熱鬧慶祝121週年黨慶。

凍蒜聲浪中,只見國民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朱立倫一手拉著副手王如玄、另一邊不忘與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擊掌。

三人在台上熱情互動,宣告「朱玄配」「朱王同盟」成形,站在其後的數排人牆則是此屆的立委參選人。大陣仗不只於此,總統馬英九接著出場,天王齊聚,企圖展現團結氣勢。

這場國民黨在此次大選中的首次造勢大會,獨缺之前國民黨唯一表態的總統參選人洪秀柱。雖然嘴上不說,但洪秀柱的缺席,說明前陣子的「換柱風波」仍然餘波盪漾。

「就算選不上,總是不能輸得太難看,票還是要投給國民黨啊!」看著台上天王互動,一位黨齡30多年、特別在下雨天從基隆趕來的劉女士,道出了死忠支持者的憂心!

兩包袱:晚參選、黨內分歧

2015年10月17日,在對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已在民調上遙遙領先時,朱立倫才在譁然輿論中接受徵召、披上大選戰袍。

「對不起,我來晚了!希望來得及!」11月初朱立倫推出首支競選廣告的主打訴求,說的也正是他參選的第一個包袱。

「說好的『做好做滿』呢?」在朱立倫宣布參選總統以來,他在2014年九合一大選、競選新北市長連任之時,曾喊出的響亮口號「做好做滿」,反而變成對他最大的質疑。

而第二個包袱則是國民黨內的分歧。接受《遠見》專訪時,在2014年底大選慘敗後接下黨主席的朱立倫坦言:「國民黨的團結是一大問題!」。他指的是,黨內多位「長輩」勢力猶在,他形同接手了一個「意見分歧、雞兔同籠」的國民黨。

黨內勢力搞不定,連總統候選人都差點喬不出來,站在第一線的立委參選人自然點滴在心頭。一位立委參選人就表示,國民黨選情低迷,既然「沒有大樹可以乘涼」,就只能「各自努力」,這次根本不寄望「大咖」站台。

此次國民黨選情之艱困,堪稱史上之最。截至11月中,從各方民調來看,三組候選人蔡英文、朱立倫與宋楚瑜,都幾乎各有20%差距。

「距離支持者願意原諒我們、願意歸隊,還有一段路要走!」朱立倫說,現階段不願表態者,有大比例是失望的藍營支持者,他要盡最大努力讓他們歸隊。

兩王牌:兩岸牌、務實牌

儘管肩扛兩個包袱,但暫居下風的朱立倫還握有兩張王牌。

首先,一場意外的「馬習會」,讓局勢有了巧妙的變化。尋求歷史定位的馬英九,順勢給了朱立倫一張主打兩岸關係的王牌。

朱立倫挾著這股氣勢展開「美國行」、旋風式走訪四大城市,拜會美國國務院、國安會等重要官員與智庫。期間,朱立倫密集接受中、外媒體專訪,頻頻對國際社會拋出訊息:「只有國民黨能處理好兩岸關係」。

「蔡主席的兩岸政策是『維持現狀』,但沒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當前提,怎麼辦到?」朱立倫大打兩岸牌,不斷在各種場合質疑蔡英文。

幕僚透露,國民黨內部民調在11月中已見攀升、與蔡英文的差距在縮小中,看來與馬習會、美國行的得分有關係。

此外,在《遠見》專訪中,朱立倫強調自己有13年基層執政經驗,反觀蔡英文從沒擔任過地方首長,當然他在政策推動上更為務實。

「務實」,正是朱立倫引以自豪的第二張王牌。舉凡在松山機場遷建、社會住宅、非核家園等政策上,朱立倫都在專訪中剖析兩方政見的差別,直說自己「不耍弄民粹,會誠實告訴人民(政策)選擇的代價!」

宣布參選時,距離選戰只剩三個月,想要「逆轉勝」,朱立倫究竟有何務實策略?

原來他有一套「逆轉勝三部曲」:「第一個月,全台走透透」「第二個月,密集端政策」「最後一個月,團隊總動員」。

「遲到的人,本來就要說抱歉!」他解釋,全台走透透是要向所有支持者致歉;第二個月再以政策見真章。

只是,11月中因為不分區名單喬不攏,導致有人不選、有人退黨,內部砲聲隆隆的國民黨,真能在最後時刻展現團結氣勢?

「民進黨現在只剩『英派』,國民黨雖然有不同意見,但表示我們夠包容!」在公開場合,朱立倫索性如此解釋,不放棄凝聚黨內向心力的努力。

說自己「一天當三天用」、變身「鋼鐵倫」的朱立倫,怎麼看蔡英文?「不能說人家『躺著選』,但她選得很輕鬆吧!」

這場不可能的任務,遲來的朱立倫是否「來得及贏」?以下是《遠見》專訪的精采紀要:

面對不可能,一天當三天用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參選這一個月來,最急切的是什麼?

朱立倫答(以下簡稱「答」):對於台灣、國民黨來講,現在面臨最嚴峻挑戰。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心中有再多的不願或無奈,還是必須承擔,希望翻轉去年11月29日以來,民眾對我們的失望,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必須從不可能變可能。

我們看蔡主席準備這場選舉已六年,即便這次也大概花了一年全台跑透透,去美國12天……但(美國行)我只有四天要做完所有拜會,一天當三天用。

問:近日美國國會出年度報告,指「民進黨可能贏得總統大選,未來兩岸穩定關係可能產生變化」?你怎麼看這份報告?

答:我在跟美國學者座談時,很多人都提到這方面的疑慮。

在兩岸關係上,蔡主席不能只告訴大家「我也要維持現狀」,這跟她四年前在美國提出來的「台灣共識」,幾乎如出一轍,因為她說她所維持的現狀是基於台灣民主、大家共同的意願……但我們都知道,兩岸關係不是單方面說了算,一定有一個共識,而這個共識就是國民黨累積多年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名稱,一中各表是內容!

在這基礎上已經進行11次會談、達成23項協議。那妳現在又告訴大家「我不承認有這共識,我要用所謂的台灣共識,然後來維持現狀」。只告訴大家目標,卻沒有任何方法去達成。

問:你覺得你今天碰到的對手蔡英文,跟五年前(一起競選新北市長時)有什麼不一樣?

答:蔡主席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治人物, 可以看到這幾年在面對許多問題上,她的回答進步很多。但似乎本質上,還是用模糊的語言、閃躲的態度去面對。

我也主張「非核家園」,但蔡主席說她的非核家園一定可以達到未來10年不漲電費、不缺電,這是矛盾的!因為這是一個選擇題,當你主張不用核電,那就要選擇清淨能源,不管是綠能還是天然氣,成本就是比較高的,我必須告訴大家要付出這個代價。

不可能保證10年不漲電價、不缺電,又不用核能,我覺得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方式。

問:民進黨已提出2020松山機場遷建, 你的看法呢?

答:現在要蓋一個新機場不可能,唯一就是遷到桃園機場。但大家最詬病的,就是桃園機場跑道、航站問題,想遷松機不能只看飛航總量,還要看尖峰交通量,那就一定要第三跑道。按照交通部的規劃,2030年才完成,但民進黨說2020年就要遷移松機,到時第三跑道在哪裡?

問:你與蔡英文都說要推展TPP,實際作法有什麼不一樣?

答:比較淺碟式的民主國家,常常會發生的就是「民粹導向」,只說民眾喜歡聽的話,不去面對相對的壓力和承擔。

台灣一定要加入TPP,但一定要誠實告訴民眾,我們會得到好處,但也要付出代價,對於受害產業必須要提出支援計畫。

民進黨在執政期間,幾乎沒開放,只做到0.16%(FTA覆蓋率)。現在我們已達到9.69%,最大的就是跟大陸。

八年來,在ECFA、服貿與自由經濟示範區,民進黨都是用負面或反對的角度。我就要問,蔡主席也告訴美國人要加入TPP,那要怎麼面對受害的產業?

第二,台灣只加入TPP,那RCEP怎麼辦?RCEP不只是中國隊,它是東協隊,東協已漸漸變成我們最大貿易伙伴,但民進黨因為中國大陸扮演很重要角色,所以就不碰RCEP。

拚經濟:開放、轉型、簡單
問: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恐怕不保一,未來要怎麼拚經濟?

答:經濟就是三個重點:首先,一定要開放;第二是轉型,從代工轉為創新研發、從生產轉變為服務;第三,一定要簡單。為什麼要簡單?政府的施政愈清楚愈簡單,投資者才有信心。

台灣未來只能拚經濟,我希望是一個拚經濟的政府,我是財經導向,蔡主席是台大法律的,這也給民眾一個選擇。

問:過去八年政府也拚經濟,但一旦執政了,好像什麼事也很難推動?

答:所以政治要改革、民主要深化。我們要讓權責相符,讓行政院有責、讓立法院變成有效率的監督。我沒有聽到蔡主席有提到這塊(政治改革)……。

問:政策好像都說得很清楚了,但為什麼民調仍然落後?

答:我必須要承認,有三個重點,第一、我努力不夠。去年11月29日國民黨敗選、前一段時間所謂的「換柱風波」,我都必須承認國民黨不管是團結不夠也好、協調不足也好,我做為主席要負最大的責任。

第二,我們做為執政黨,必須要承擔政策錯誤的責任,包括證所稅、12年國教與油電雙漲。

第三,國民黨的團結是一大問題!民進黨在上一個世代是有很多恩怨,經過這幾年在野,可以看到終歸只剩一派了,叫「英派」。

國民黨從20年前的李總統、到連宋、到馬王,至今(勢力)都還存在。我常常說,我們變成是一個意見分歧、雞兔同籠(的政黨),我又跟這些長輩都沒有恩怨,在(接任主席)這麼短的時間、大概十個月,要去整合不同意見,是非常大的挑戰!

即使在今天,對我們來說是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候,大家有沒有這個共識和認知,都還是一個問號。

務實感受基層溫度
問:你公開批評馬總統政策,有跟他打過招呼嗎?

答:沒有、沒有,像證所稅廢止的前一天,我們在黨政平台討論,他也尊重啊!

我有跟他講,正確的方向與政策我一定支持,包括他所推動的兩岸和平發展與馬習會,我都非常贊成。

問:你覺得你做為領導人,會跟馬總統、蔡主席有不一樣的風格?

答:我學財經就比較務實,然後我大概是擔任最久的基層首長,已經13年了。我應該是最能感受基層溫度的國家領導人。

問:這一個月來,民調差距有在縮小嗎?

答:當然有。但我們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藍軍願不願意表態、願不願意化失望為動力?現在必須很謙卑地說,距離支持者願意歸隊、願意原諒我們,還有一段距離。

問:最後兩個月,怎麼呼喚他們出來?

答:第一個月是先把士氣找回來、第二個月提出明確政策。最後一個月,就是讓大家看到一個團結的國民黨。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2月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