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林旻柔

房市交易冷清,加上房屋稅高漲,在多重壓力的情形下,建商苦不堪言。為了求生存,國內建商陸續祭出「三不」政策,包括不買地、不開工、不拿使照;對於許多建案或是土地,多數建商採取拖延策略,以避免囤房壓力,成為重稅下的箭靶。業者表示,部分上市櫃建商近來逐漸減量經營,以度過難關;過去被視為景氣指標的不動產建築業面臨寒冬,預估國內經濟成長率與就業率都可能會受影響。

房地政策的影響、及房市的不景氣,今年的建照核發數量創下歷史新低。根據營建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至6月底為止,台北市核發建造執照僅有99件,其中還包括公共工程、及因融資不得不請照等案件。業者表示,建商的實際開工率可能不到20%,預估今年全年北市核發建照可能低於120件,創下近年來的新低紀錄,與過往平均一年建照核發量300張相去甚遠,可見台北市的建築不動產業動能已進入停滯狀態。

目前房市觀望氣氛濃厚,即使房價微跌,交易量也不見起色。因為建案買氣不佳,加上新成屋的房屋稅重稅衝擊,建商不得不使出因應的解決辦法,除了案件降價外,建商即使拿到建照,也不會冒然動工與推案。若是已經動工或推案者,便會刻意延長工程期、甚至邊蓋邊賣,以避免未來產生太多餘屋而被課以高額的稅金,此種情形尤以大台北地區最為明顯。

另一方面,房市交易量的減縮,帶動房價微跌的趨勢,加上央行降息效應,房貸利率下降的驅動,因此在銀行端,即使被視為房貸先行指標的土建融業務減少,不少銀行房貸承作量仍然大增,不過,銀行業者表示,現階段房貸成長動能,來自新成屋的分戶貸款居多,中古屋則相對較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建商不買地以避免囤貨壓力,不開工以避免完工時面對政府的囤房稅政策,以致多數推案與動工愈來愈緩慢,甚或停滯中。此外,也有不少建商改以興建小坪數的房屋,以避開高昂房屋稅,如此一來,台北市的房屋將可能愈蓋愈小,未來對都市發展恐怕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建商為避開房市不景氣,大動作減量經營,也將對國內經濟產生衝擊;建議建商若能在考量成本後適度降價,以減少房市觀望氣氛,提升更多的買氣,不但有助國內經濟成長動能,也不啻是一個對買賣兩方雙贏的策略。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