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劉超
五 .四運動至抗日戰爭時期,少城公園更是成都各進步團體演講、演出、聚會、募捐的首選之地。1938年在公園東(湖心島)建抗日殉國將領王銘章紀念銅像一座(1952年拆除)。1940年9月27日和1941年7月27日,少城公園先後兩次遭受日本飛機轟炸,園內金石陳列館、體育場、動物園、紀念碑等處都受到了損壞,死傷數千人。1946年,少城公園、成都市圖書館改為“中正公園”及“中正圖書館”,撥款維修,稍改舊觀。1949年,胡宗南部在園內駐軍,砍伐樹木、拆毀門窗、燒毀存書,使公園又遭浩劫。 由於以前的“少城公園”大都為教師、學生、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很多知名文人為西元賦詩,寫辭等。
1949年12月10日,成都解放。少城公園獲得新生,次年更名為“人民公園”。
1950年至1959年十年間,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公園的建設和發展,1951年春,時任西南軍政委副主席後任國家体委主任的賀龍元帥親臨公園視察並對公園的建設作了重要指示。1952年夏秋,市政府領導米建書、李劼人親自審核公園規劃,爾後分別三次撥款進行整治。園內相繼遷出大部分私營茶館、飯店、澡堂、像館等;拆除破舊房屋,疏淘入園金河;修建了露天舞場(1993年改建大都會廣場)、魚園、鳥園、盆景園、假山、亭台等處景點,大量植樹綠化,並收購了兩家私人花園加以擴充,至此,公園面積達183畝。
1952年10月開放時,遊人如潮,熱鬧非凡。據當時成都日報載:“成都解放十年,人民公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蔥籠茂密的楠木林把一個個建築掩隱得恰到好處,曲折的金河水環繞全園,公園面積不算大,但景點多而精,當大地還掩蓋在嚴霜下面時,梅林早已紅霞一片,春天百花爭豔,夏日紅蓮盛開,秋季桂花競相開放,金河兩岸遍開芙蓉……。”
1965年第一期人防工程,將入園金河渠道改為人防通道,填了由北向南的河道。1982年擴建西幹道將公園側河道改為街面,至此公園面積縮小為145畝。2001年至2003年,公園率先在全市將祠堂街、少城路、小南街、君平街房屋拆除,建空透鐵花圍牆(透綠),公園景色直接呈現在市民面前,小南街小學劃歸公園,面積擴展為155畝。
公園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四處。名木古樹有銀杏、黑殼楠、樸樹等,其它樹木多達 70多種。休閒娛樂及遊覽景點有:鶴鳴、枕流、少城等茶社、蘭草園、盆景園、海棠林、紫薇林、櫻花林、金水溪、人工湖、少城苑及兒童樂園等。每年秋季舉辦“菊花會”(現為41屆),展出品種1000餘種,深受市民喜愛。1992年開始舉辦“迎春花展”(現為12屆),這兩項傳統花展現已融入成都市民的文化生活之中。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歷經了93個春秋的人民公園(少城公園),如今已發展成為集園林、文化、文物保護、愛國主義教育、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成了名副其實的“人民”公園。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