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楊佳樺 圖:geralt
恐嚇小孩其實不會讓孩子學乖,反而讓孩子懂得說慌與測試出大人的底線。
在某一次搭公車的過程,一個孩子把公車上直立的欄杆當成舞台,拉著杆子左晃又晃,看了好不危險,這時她身旁的母親早就開始變臉,但因車上人潮眾多,為了面子只能隱忍不怒,僅出聲對他的孩子恐嚇說:「在這樣晃來晃去就把你丟下車,你這樣讓我很丟臉。」
另一次去餐廳吃飯的經驗,一個小女孩,面有難色地望著她餐盤裡花花綠綠的花椰菜與紅椒,盤中的白飯已經吃完,特別挑出來的青菜反而更加顯眼,身旁的母親開始恐嚇著她說:「再不乖乖她吃飯就要送孤兒院,孤兒院的孩子都沒有東西可以吃,很可憐的,你有東西可以吃還要挑食。」
從以上兩個大家一定都會遇到甚至親身經歷過的故事來看,其實從父母的角度與立場都沒有錯,一個希望孩子可以在公車上停止晃動,因為在行進間許多危險都可能發生,另一個餐廳的故事,應該也是許多家庭飯桌上常常會上演的戲碼,父母希望孩子不挑食並且營養均衡,其實也沒有錯,那麼這兩個故事問題出在哪裡了。
問題在於父母使用的方式,其實是不太好的。
言語的恐嚇其實是另一種心靈層面的暴力,而其所帶來的結果更是可能讓孩子學會說謊的延伸。
言語帶有一定的承諾,說出來卻不做其實就定義成為謊言了,也因此如上面兩個案例來看,如果說到做到,那孩子真的就該被請下公車,或是另一個孩子真的要去孤兒院走走,才是最好的言出必行與身教。
但這樣似乎對許多父母而言太過嚴苛與殘忍,也因此既然不會做到也不敢做到的事就不要說出口,這是讓父母不說謊的第一步。
有時候用恐嚇的言語,其實並不會帶來孩子對你的敬畏與尊敬,他所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是恐懼也同時是相對的不在乎,因為每一次父母的恐嚇謊言,只是成為孩子測試的底線,久了孩子心中對父母的部分形象反而成了大話精,對於父母的話聽聽就好,反正也不會真的把我趕下車或是送我去孤兒院,只要我在他們面前裝一次乖,反正下次還可以再犯,再犯如果被罵再裝乖就好了,而且沒有被抓到反而等於我贏了一場戰役。
當然,父母的怒氣也可能因著一次次的犯錯而爆發,這時候孩子被大力懲處時,反而會讓孩子心理矛盾,更會埋怨父母的陰晴不定。
最後,孩子學會用謊言來面對大人,甚至面對自己的人生,長久下來,這些都會養成不好的個性與習慣。
父母的以身作則這個重要定律從來不會改變,只要父母看重就可以做到,其實不會太複雜的,為了養成孩子有良好的品格,請當個言出必行的父母吧。
Photographs on this page are available under a CC0 Public Domain.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做到這七點 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師
慢跑俱樂部如何選?
低糖低熱量產品是未來趨勢
健保砍8次 醫院一樣賺 醫院大賺價差…病人用藥愈來愈差
夜跑好處多 美麗又健康!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