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吳娟瑜
2017年3月19日的下午五點多,孫爸爸載著二十五歲兒子準備一起到基隆找朋友。在車上,孫爸爸開始唸兒子的穿著,兒子不高興地頂嘴,結果一言不合,互相推拉,後來,孫爸爸把車停在路邊,拿下公事包往家的方向走。
怒氣沖沖的兒子開著車,繞了一大圈,正巧又看到爸爸的背影,這時他越想越氣,直接衝撞過去,不但把爸爸撞飛還狠心地輾過去,最後孫爸爸在醫院被宣告不治,兒子也被警方收押。
為何氣成這樣?
孫爸爸被撞到的那一刹那,他可能不知道是兒子來撞他?他也可能不清楚教養兒子的過程是那個環節出差錯,致使兩人反目成仇?
這個悲劇給了許許多多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一個警惕,所謂「養子不教誰之過」,爸爸媽媽可要謹記在心啊!
孫爸爸若能提早明白如下三件事,是可以及時預防事情發生的。
一、理解減少責罵:親子長期分開住,所以沒有足夠的默契和信賴關係。如果是關係好的父子,有時唸一唸,知道兒子的穿著是潮派,趕流行,講一遍就不再囉嗦;兒子也知道爸爸是為我好,明白儘量配合體面衣著,給爸爸一個面子。
二、語言暴力造成衝突:破壞性表達容易造成對方有挫折感,挫折感又容易引起攻擊,所以,家庭裡,親子、夫妻最好用建設性表達,例如本來要說:「你這樣穿太邋遢了。」可以改為:「我們去的場合需要穿正式一點,請配合一下,謝謝。」
三、冷靜才能解除誤會:盛怒中,暫時隔離一下是對的。所以,當孫爸爸決定下車時,這個措施可以暫時停止衝突,但下車前最好說:「兒子,爸爸需要調整一下,車子你先開吧!」給兒子一個榜樣,學習爸爸如何情緒管理。
兒子被寵壞了嗎?
孫爸爸的老婆在中國經商,兒子從小是跟著媽媽,在獨生子女世代裡,許多孩子在4+2+1的教養模式中可能變成了小霸王、小公主,處處要人家讓著他(她),連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4個人,加上爸爸、媽媽這2個人都看不在眼中。
除了教導者要避開破壞性表達之外,教育子女也需要建立遊戲規則,從小讓孩子有分寸拿捏、知所進退,而不是講一句頂一句,變成一言九「頂」的小屁孩。
家人的EQ教育
情緒管理的教導是從小在夫妻相處磨合中逐漸找到共識,並且一次又一次地修正語言模式、思考模式、行為模式,讓孩子從爸爸媽媽的互動中學到EQ的方法和信心,進而學到正確的管理情緒、調整情緒和抒解情緒。
像這種盛怒中做出衝撞爸爸的行為,基本上,他還是沒有體認自己錯在那裡?他被教育成「我對你錯」的孩子,這可是還有漫長的成長路要走,希望他的媽媽見到他後,能給兒子重新省思、正確引導的機會。因為,錯一次,不能再錯第二次了。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