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諾貝爾醫學獎陸續有關抗老防癌研究。此得獎研究的重點是發現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如何安全複製,並且防範退化,對於瞭解細胞、疾病以及老化的機制及研發新療法,有著非常大的貢獻。這也表示醫界已經找到了老化及癌症的機轉所在。
這個研究是跨國的,由澳洲裔的布萊克本女士、英裔的索斯塔克及葛雷德女士合作,他們三位分別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美國波士頓的麻州綜合醫院和美國馬里蘭州的約翰霍金斯大學醫學院從事創新研究。
研究主要是與位於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有關,因為此段特殊的去氧核醣粒酶(DNA)序列具有保護染色體,防其退化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當端粒酶和端粒在末端發生了問題,出現了退化,便會影響到老化甚至是癌化的機轉。
端粒酶的活性與細胞老化有某種關聯。端粒會隨細胞分裂而損耗縮短,而端粒酶具修復延長端粒的能力,可將DNA複 製機制的缺陷填補起來,但其活性會隨細胞年齡增長而降減。此外,人在年輕時,端粒酶的活性大,較容易延長端粒,這可能是年輕人不易顯老的原因。而男性端粒 的縮短速度略快於女性,或與男性平均年齡低於女性有關。再者最近相關的論文非常多,這一個領域也給了醫界很大的期待。未來醫界要研究的方向,包括了如何保持端粒的完整性,讓它不要縮短得太快,且可以嘗試開發新的化合物來治療癌症。
台灣的北醫大基因研究中心也提供DNA檢測,並藉由篩檢來量身訂作個人化的醫療。知道了每個人DNA的 變化,給他的藥就會不一樣,這是未來的醫學最大的改變。此外,北醫大的團隊也與英美各先進國家的團隊合作研究,在未來有機會發展出更積極的抗癌策略。
此外,想有效抗老,要先提升免疫力。身體的免疫力有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所謂的天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第二道防線在巨噬細胞,而第三道則在B細胞和T細胞。前面所提到的維生素A、C、E與硒這些微量元素,都確實能夠增強這些細胞的免疫活性。不管你用的是哪一道防線的理論,最重要的就是讓免疫活性增強。
所以說免疫提升,雖然不可能達到百毒不侵的境界,但是至少抵抗力會增強,在百毒入侵時還能夠在第一道防線就守住,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平常就要顧好,天然的蔬果要多一點,也就是說好的營養要多一點,這就是要優化我們的免疫力。
自然的殺手細胞
自然殺手細胞是個較新的概念,也是我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線。現在的理論是,用再生醫學的方式來刺激這個殺手細胞的活性和數量。好的殺手細胞 第一線就能夠把癌細胞控制住,這也是目前的再生醫學理論,用很多方法讓殺手細胞的活性提升,讓第一道防線的戒備森嚴,不要等到癌細胞進來了再來打它, 那就太晚了。
防癌就是抗老、抗老就是防癌,這是很重要的概念,因兩者互為因果。此外,所謂『癌症』就是正常的細胞經過長期的毒物刺激後,產生基因突變而成為不正常的細胞,然後進行無限制的分裂增生。所以癌症的診斷一定要看到病理切片,這個概念要有。
在國內十大死因裡,癌症是第一名。到底什麼會致癌呢?這與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其中乳癌、肝癌、胃癌、大腸直腸癌都與基因較有關係。此外還有生物因素、B型肝炎、C型肝炎的病毒感染,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環境、飲食、心理,精神壓力等也都有關係。
防癌趁早,學會自我檢測
癌症在平常的預防很重要,所以我們常聽人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所以學會自我檢查、發現症狀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最常見到的症狀就是腫塊,而腫塊又分為兩種症狀顯現,一是阻塞,一是壓迫。
所謂的阻塞症狀,指的是腔內腫瘤生長,使得腔道變狹窄,比方說可能造成吞嚥困難、呼吸困難或是腸梗阻。
所謂的壓迫症狀,是由於腫瘤壓迫鄰近器官或組織所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腫瘤壓迫到神經時,可能會引起持續性劇烈疼痛或感覺、行動上的障礙。除了腫塊之外,其他常見的症狀還包括了潰傷、出血、疲乏、食欲減退、消瘦、貧血、發熱等全身性症狀。「基本上,大概每十四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癌症,這是個很值得大家小心的數據。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