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喬依絲編譯 Photo Credit: Unsplas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民以食為天,在華人世界更是如此,甚至有老外開玩笑表示,華人的文化完全就是「吃」的文化,像是「工作稱為”飯碗”、辛苦稱為”吃力”、嫉妒稱為”吃醋”」等,由此可見飲食對華人的重要性。因此,當華人家中的孩子出現不如父母預期般好好吃飯的情形時,可以想見父母親會是多麼地焦急及擔憂。
根據專家統計,挑食或是偏食的情形大多出現於6個月至6歲的兒童,比例高達30%,由於外食普遍高油高鹽高糖,易造成口味過重,因此常吃外食的孩童會比在家吃父母煮的孩童挑偏食比例更為嚴重。此外,也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基因會影響口味的偏好,世界各地民族由於基因不同,對於酸甜苦辣喜好也會有所差異。
然而無論是基因亦或是飲食習慣,當孩子不愛吃正餐時,總是造成父母極大的擔憂,深怕孩子營養不良。加拿大有位爸爸Roger Mooking也是深受困擾,他的四個女兒分別是3歲、5歲、8歲及9歲,其中一位非常挑食,身為廚師的Roger用了下列5種方法解決他的女兒愛挑食的問題。
(1)每週採買一種新的食材
新的食材可以是任何水果、蔬菜、不同部位的肉類或是不同形狀的麵食,每週新增一種食材,一年就增加了52種新的嚐試。
(2)發揮創意隨意變化
不要因為某樣食材孩子不喜歡就完全摒棄不買,可以試著變化配方或是型式,例如若孩子不愛吃整根香蕉,也許可以試試香蕉切片。
(3)讓孩子選擇
菜色及烹飪方式不要一成不變,「多樣化」是重要的關鍵,可以試試看煮出各種料理,由孩子自由選擇搭配,例如提供潤餅皮,裡面的餡料由孩子隨心所欲自由添加。
(4)讓孩子一同參與
當Roger的女兒們大到可以自己坐的時候,他會一邊料理一邊向坐在一旁「觀摩」的女兒解說,將她們視為成人般地教導她們認識廚具、食材以及如何運用,久而久之他的孩子們對於食物及料理開始產生了興趣及尊敬。
(5)有時用點小計謀也無妨
當孩子不愛吃花椰菜時,Roger會請太太將花椰菜做成菜泥,拌入番茄醬或是其他醬料,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吃到營養的醬料了。
切記千萬不要因為正餐吃得不多反而提供更多的點心充飢,另外,餐前一小時不要讓孩子吃喝任何飲料零食。相信只要用點巧思、對孩子多些讚美、用餐時間愉快的交談與陪伴,孩子的食慾一定會漸入佳境的。
Reference :
5 ways to deal with a picky eater—from a chef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