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湘霖
在與眾多農社企創業家交流的過程中,多數創業者皆語重心長地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摩拳擦掌想投入協助小農的行列,於是大家都開始走訪產地、尋找需要協助販賣農產品的小農,並透過網路販售,一次次「複製」市場上既有的模式,但事實上,農業問題不僅僅是「幫小農賣東西」這麼簡單而已。
想成為台灣農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嗎?不妨聽聽社企流iLab從導師與創業家身上彙整而來的觀察筆記。
農業M型化,除了扶植小農外,也需要「強農」的加入
(「Do It 創意行動」農業環境組決選評審合照,右一為鄰鄉良食董事陳來助先生)
「大部份的人都只看到農業的弱勢面,因此『扶植小農』成為農社企大宗,但是,如果要強調台灣農業的永續發展,更需考量光譜的另一端,鼓勵更多『強農』的加入。這裡所謂的『強農』,指的是年輕、有活力,致力於農產加值、具創新潛力的一群!」鄰鄉良食董事陳來助先生在社企流iLab「Do It 創意行動」決選面試時如此提到。
這不是叫大家不要幫助小農,而是建議有心創業者,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能只看單一面向,要盡可能地探究所有可能性。近期叱吒風雲,登上Bloomberg中文版的綠藤生機,即是新一代農企業的最佳典範。(同場加映:綠藤生機──從芽菜出發,打造有機界小傳奇)
三位共同創辦人原服務於金融體系,因對於農領域的熱忱,三位好朋友共同成立綠藤生機,建構起自家芽菜農場,掌握研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猶如鍊金術士般,將芽菜化為深具市場價值、切合消費者需求的生活保養品。
當更多如綠藤團隊,有創新能量、願意用環境永續的角度從市場需求切入的生力軍加入後,整個農業生態系統將可望注入生機,拋開「灰暗」、「低收入」的農業悲歌。
站在你的位子上,成為農業支持系統的一份子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既不是小農,也不擁有農業技術與相關背景,該用什麼角色投入比較適合?」
事實上,擁抱你的專業,站在你的位子上,成為整個農業生態系統的一份子,替最前線的生產者分擔風險、創造價值,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方案。
在發展友善農業的過程中,往往因為「規模太小」、「不敷成本」、「現有制度缺失」等因素,造成營運與加值總是困難重重。曾有位使用友善農法的稻農表示,他們常面臨「沒有收割機廠商願意收割」的窘境,主要是因為友善農法耕作的稻米在收割時,需確保收割機有確實執行「清倉」的動作,避免慣行農法的稻米混入,但這卻造成收割機廠商增加時間、人力等成本,使得稻農只能憑運氣依靠「佛心來的」收割機出租廠商。
難以找到願意代工、擁有先進技術的加工廠,也是小農們面臨的困境之一。有些小農難以單靠種植作物維持生計,需要把產品透過加工技術加值後,始能創造市場區隔。然而儘管市面上各類農產加工品推陳出新,但先進技術與機台都僅限於大品牌廠商所擁有,為數眾多的小農只能仰賴過時的技術與機台,因此在加工品的發展上受到嚴格的限制,喪失了許多競爭機會。
「直接跟農夫買」創辦人金欣儀曾分享一個好笑卻又哀傷的經驗:「記得有一次要開發麥子餅乾,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願意配合的加工廠,想在餅乾上印出麥田的壓印,卻因為加工機台與技術的限制,僅能使用萬年公版『巴黎鐵塔』模具製作,實在是非常違合,賣給顧客的時候真是覺得不好意思。」(延伸閱讀:把菜市場當成「獨立書店」、用書寫保護土地,「直接跟農夫買」改變了什麼?)
除了上述提到的生產機具、加工技術的困境外,物流、冷凍技術等都有待新能量投入,去探究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渴望改變農業現狀,請走到農業現場親身觀察,進一步思索整個農業的價值鏈當中,還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自己可以帶入哪些資源?
最後你將發現,擁抱你的專業,站在你的位子上,也有機會成為農業支持系統的中堅份子!
延伸閱讀:
小農×通路巨人 產地直送鮮嘗
專訪農地版Airbnb創辦人:「我想拯救的是土地,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本圖/文由「社企流」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年輕人,要解決農業問題,不是只有「幫小農賣東西」這條路而已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