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Photo Credit: Unsplas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年輕的時候,立志成為一吃貨跟一住客,嘴養得刁不說,出門玩兒對於住的地方更是龜毛。老婆大人跟我相反,隨性多了。就因為這樣,每次要出門,總有點兒小爭議會發生。可是在有了孩子之後,局面就轉變了。
孩子到可以跟著出門時,我們選擇住所時,無疑地都會選擇大飯店。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服務與設備。孩子很小的時候,需要的東西很多。星級飯店可以提供的支援相對要多,從奶瓶消毒器、寶寶澡盆到娃娃床,基本都沒問題。加上我們不開車,接駁等交通服務也就相對重要。所以幾乎到哪兒我們就都這樣地帶著孩子去玩兒。
由於是需求驅動了選擇,我們也一直沒覺得這有啥問題。況且,對於平日忙於工作、生活,到了假日還得伺候小王子、小公主出遊的爸媽來說,大飯店的娛樂與餐飲,更是讓累垮的爹娘有了那麼一絲絲喘息的空間。要知道,當小鬼頭玩瘋了的時候,就是爸媽在後頭筋疲力竭的悲慘時刻。要是還得繼續跟著沒放完電的小傢伙兒繼續瘋或還得大老遠地去解決吃飯問題,那就真是要命了!
第一次感覺到這個模式好像對孩子有些不是很正確的影響,是當他們大了些,某次因為公司活動而入住一個主題會館時。那裡的餐飲、娛樂相對簡單一些,沒有那麼多的供給。一開始,孩子還沒什麼異狀,只顧著跟人玩兒,除了快把人吵死外,倒也沒事。但隔天一早吃早餐時,女兒對著簡單的餐檯,竟然發起呆來,嘟著小嘴兒遲遲不願吃飯。我們忙著張羅旁事,一下子還沒顧到彆扭的她,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她僵在哪兒。一問之下才知道,面對簡單的早餐模式,她大感不解,因為在她的認知當中,出門玩的早餐就是飯店自助餐那個樣兒!
對那時還沒上小學的她,我們也真不知道怎麼去解釋,當下是哄著吃飯變罷。之後幾年,慢慢地好像也把他們養成了偏狹的選擇習慣,只要出門就會想賴在飯店裡不出去。這,就傷腦筋了。去年起,我們就不太想讓他們這樣子。出去玩會盡量拉出飯店去不同的地方探訪,即便他們會一直想盡早到飯店去玩裡頭的設備跟堅持在飯店裡吃飯,但我們也都會一同商議時間的分配,而不要單元地依賴飯店。
而今年過年較早,孩子放寒假前便思量著怎麼在繁忙的年關前後找出時間帶他們去走走。真是選日不如撞日,年前在花蓮恰好有公務要處理,於是全家便趁機來趟公私兩便的小旅行。由於有熟門熟路的同事在,所以我們更決定除了飯店所附的一頓早餐外,其餘的時間盡量在外用餐,且要好好地出去走走。
第一天,還沒去過太魯閣的兩傢伙,在一早趕車的疲憊中,不怎麼情願地面對了壯觀的山水。第二天,從早餐起,我們就在花蓮市區好好走走。看看老建物改成的商家,這是連我都未曾貼近的花蓮地景。一向對於老建物情有獨鍾的我,因為同事們推薦的咖哩名店,而先造訪那棟在據說是在日據時代,昭和19年(民國33年) ,由花蓮港廳賣給南日本漁業統制株式會社的日式老宅。維護得極佳的木建築,的確是會呼吸的好房子。而離開後出去一瞧,隔壁的家飾店更是讓我驚艷。兩層樓的小洋房、庭院中的大樹與圍牆外的小卻繁盛的花壇,真是美不勝收,簡直就是我夢想的房子啊!問了店家,說過去是一位在台傳教士的家;能把動老宅維護成這樣,讓我對店主人心生敬意。
原本執著於在飯店吃喝玩樂的小孩兒,在真正地出門瞧瞧後,也開始認真地想想只關在飯店中的確可惜。我想,這趟小旅行,隨然匆促且還帶點兒疲憊,但或許也是我們一家旅行模式的轉折點。這也真是跟猴年再見前,小而美的最終收穫。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