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孩子還小的時候,帶他們旅行到底有沒有意義?「孩子什麼都看不懂」、「孩子看了之後也會忘記」,持這種看法的家長並不少見。而且,帶孩子出行,要做的準備很多,這對家長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進一步消耗了家長帶孩子出遊的熱情。事實上,旅行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課,帶孩子出行也是父母教育工作的必選項。

旅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旅途生活因為面臨陌生環境,要處理的事務很多,父母很難將孩子照顧的面面俱到。在這種狀況下,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能得到鍛煉。長期處在熟悉環境中的孩子,難以獲得開闊的眼界,雖然讀萬卷書也能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打開眼界,但旅行對孩子聽覺、視覺、觸覺的刺激會更強烈,從而更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探求欲和好奇心。除此以外,常有機會與陌生環境接觸的孩子,也更有可能形成淡定、平和的心態,更容易學會包容和態度。

RFE04

雖然孩子年齡還小時,可能記不住旅途中發生過的種種,但年少時的旅行經歷會像一顆種子,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成為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元素,推動孩子性格向著更加健全的方向發展。

家長明確了旅行對孩子的意義之後,下一個課題就是認真挑選適合孩子的旅遊目的地。既然旅行的目的不僅僅是娛樂和放鬆,那麼「去哪裡」、「怎麼去」也就有了講究。

每一個旅遊目的地都有不一樣的特色和文化,大自然的純凈和靈動、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小鎮的溫馨與樸實,帶領孩子置身於不同的環境中去感受和傾聽,孩子能收穫到的「能量」自然也會不同。另外,每一種旅行方式也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例如,自駕遊相比於其他的旅行方式時間更長,路途中也會更加辛苦,能更有利於孩子體會「路上的風景」,體會生命的意義。而乘坐飛機,雖然時間較短,但能讓孩子體會天空的寬廣和自由。

這裡特別建議家長的是,如果條件允許,盡量多帶孩子去到當地的大學遊覽,哪怕只是單純的隨性溜達。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學習和所取得的成績只是向家長交差的「功課」,奮鬥的自主意識比較單薄。如果能讓孩子從小接觸不同的高等學府,感受不同的學校氛圍,逐步明白「好學校」的定義,這能極大的幫助孩子自主建立學習目標,產生求學苦讀的內在動力。同時,高校之行也是對孩子進行文化熏陶的重要手段,很多學校中的博物館、圖書館,都是文化標的。

「遊必有方」,這句古語能很好的總結「帶孩子旅行」這件事。與孩子一起去感受外面的世界,這很重要,不可忽略。但另一方面,「遊」也要有所收穫,家長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行程。完成一次親子旅行並不容易,如果只是純粹吃吃喝喝,那就是「大材小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