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牧原

蔡英文與林全對黨內選舉出身的政治精英存有深層的疑慮,又擔心被批評酬庸,不只許多政務首長由傳統文官出任,連財金單位也是如此,令綠營人士氣結。

民進黨政府在上任後,開始陸續更換部分事業單位主管,雖然被藍營批評政治酬庸,但細究已出爐的名單發現,無論政黨如何輪替,文官才是最大贏家。

財政部官員華麗轉身
文官一夕間變成「銀行家」

政黨輪替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政治任命適當人才,決定政策取向、落實新政策。然而,台灣長期以來,往往將政治任命視之為酬庸、肥貓,不但忽視了政黨政治的效益,反倒視文官轉任政務官或事業單位為常態。於是,文官與政務官之間應有的分際蕩然無存,文官的終極目標,竟是政治任命的政務官或公營事業的董總大位。如此一來,往往容易形成文官唯長官之命是從、及拉幫結派相互照應的惡習。

文官出任政務官之後,更汲汲於牟取這項「福利」,於是公營事業與財團法人等政府可控制機構,就成為文官盤據的場域。這個現象由來已久,但近年來卻日趨嚴重。例如,馬政府時期財政部長李述德就大舉任命財政部出身的官員,搶占各公股行庫重要職缺;最誇張的時期,從台銀董事長張秀蓮、土銀董事長王耀興、一銀董事長蔡慶年、合庫董事長劉燈城等人,都是財政部出身的文官,沒有業界經驗的他們,個個華麗轉身就成為「銀行家」。這些官員轉戰商場後,績效未必良好,但與政府官員的交情卻在逢迎酬酢之間更形密切。以往許多公營事業董、總固定與部會主管宴飲或打小白球,成為台灣特殊的生態。

如今雖然政黨輪替,但林全內閣也不遑多讓,在已發布的公營事業董事長中,「政大財稅幫」占盡優勢,包括財政部長許虞哲、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及主計長朱澤民、財金資訊公司董事長趙揚清、土銀董事長吳當傑都是。民進黨內人士說,上述5人中除了朱澤民之外,其他四人都出身財政部與金管會的文官系統,而且大概從未投票給民進黨的候選人,讓綠營中人十分鬱卒。

至於金管會轄下6個證券周邊單位包括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投資人保護中心、集保與清算公司、證券發展基金會,目前除了集保總經理不是證期局官員轉任外,其他五個單位的總經理都是證期局官員退休後盤據的領地。

更引人注意的是,這次櫃買中心董事長在丁克華轉任金管會主委後,竟然後繼無人,還由證期局轉任櫃買中心的總經理張麗真先行兼任,令人莫名所以。金融圈人士分析,由於櫃買中心屬財團法人,長年成為受到旋轉門限制的金管會高層卸任後的最佳去處,因此難免遭外界抨擊甚至質疑,張麗真難道是幫丁克華看守櫃買中心董事長的好缺?

證券周邊單位最離奇
證期局盤據,櫃買最嚴重

在各機構中,由文官單一體系壟斷的現象,也以櫃買中心最為嚴重,不只證期局長、副局長以此為終南捷徑,甚至組長級官員也如出一轍,如現任副總林瑛珪即是由證期局組長退休後,轉任櫃買中心主祕,再晉升為副總。另一位證期局組長,則是由櫃買中心新創一個企畫部門等他退休後接任。難怪市場人士指出,證券周邊四大機構(即證交所、櫃買中心、集保公司、期交所)每年考評出爐時,證交所員工總是忿忿不平,因為容納最多金管會官員的櫃買中心,考評總是最優,這意味著員工紅利比率最高。

常任文官退休後轉任公營事業高層,已形成一股破壞體制的惡性循環;首先,文官體系自成小圈圈,並將勢力範圍擴及產業界,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例如金管會本質為金融監理機關,交易所、櫃買中心等周邊機構主要功能是促進市場正常交易,監理官員轉任機構主管,變成監理者與被監理者之間水乳交融。其次,主管機關高層官員轉任事業單位之後,憑藉著以往同事的交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其三,公股行庫不自業界求才、排斥外部人,造成公營事業更加封閉,無法接受外部刺激。

尤其,這些人生精華歲月盡皆習於照章辦事的官員,怎可能突然成為經營事業的企業家?無怪乎公營事業除非具有壟斷性,如退休將領擔任董事長的瓦斯公司,其他多是奄奄一息的殭屍企業,例如央廣、輸出入銀行、華廚、財政部的印刷廠等,難道不該整併?反而有像證交所前董事長李述德般,將業務愈分愈細,成立三家子公司,只是在創造更多董、總的位子罷了。

令綠營人士氣憤的是,新政府用人充斥國民黨舊官僚,內閣人事如此、公營事業也一樣。熟悉內情的黨內高層分析,蔡英文與林全對黨內選舉出身的政治精英存有深層的疑慮,又擔心被批評酬庸,導致許多政府與公營事業要職紛紛由國民黨員或政治傾向偏藍的文官出任,讓人「幾乎看不出政黨輪替了」。

黨內人士批評,只要台灣繼續容忍非必要的公營事業存在,坐視政府任意介入市場競爭,繼續縱容文官在領得豐厚退休金之餘,再出任企業或財團法人高職坐擁高薪,就必然造成敗壞官箴、進一步削弱台灣競爭力的後果。蔡英文如何處理黨內愈來愈多的不滿情緒?值得觀察。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小英閃綠營肥貓 卻養出一堆文官肥貓 偏藍官員盤據要職 政黨輪替怪象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