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 劉超
凡是河曲縣城的老住戶,沒有一個不知道廣忠義的;即便不知道廣忠義,也知道他的豆腐。每天找老廣買豆腐的都是老客戶,甚至有人大清早的從北元村、護城樓、唐家會村等地專門跑到他家買豆腐。
豆腐是我們一如三餐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河曲街上的豆腐攤子那麼多,為什麼老廣家的豆腐如此受歡迎呢?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奧秘?
河曲縣人民醫院東面有個巷子,廣忠義和他的父母就住在這裡。屋子是從祖上傳下來的,差不多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
來到來到老廣家,廣忠義正忙著接待顧客,他的老父親廣建山正滿面笑容端坐在正屋的床上。老人已經80歲了,但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屋子的陳設簡單樸素,唯一值錢的恐怕要算他身後的紅油漆櫃子了,他笑眯眯地告訴筆者,他家祖傳就是做豆腐的,從老爺爺廣祺文那一輩開始,再傳給他爺爺廣新成,然後再傳給他父親廣耀,現在,他又將這個技術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廣忠義,說起來,已經200年的歷史了。
東房是老廣家的豆腐坊。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口大鍋,旁邊有不少大缸和大桶。這些東西,不少都有些歲數了。而壓豆腐的紗布、木質夾板,更是祖上傳下來的寶貝。豆腐坊窗口下放著一台磨豆子的機器,這算是屋裡唯一一件現代化的東西了。
廣忠義做了一輩子豆腐,他從來不用超市賣的那種大粒的黃豆,所有的原材料都選用河曲出產的黑豆,做著舒心,賣的也放心。廣忠義倆口子每天半夜兩點就必須起來幹活,燒火、磨豆子、點漿、撈豆腐,不光要仔細掌握火候,還得辛苦地將制好的豆腐逐一打包,方便顧客上門購買,按老倆口的能力,每天大約做200斤豆腐。豆腐一出鍋就有人上門來了,喝豆腐腦的,吃熱豆腐的,端豆腐的,小小的院子一下子就熱鬧了。老廣講衛生,自己不動手摸錢,在炕頭上扔了個塑膠笸籮,顧客來了,自己動手放錢、找錢。從清早到上午九點,老廣的豆腐就售罄了。
老主顧都說,老廣的豆腐原料只用當地產的黑豆,吃著放心。況且,他點豆腐不用石膏水,也不用鹵水,而是河曲人做酸粥的漿水。原汁原味,又安全健康,吃起來也味道鮮美。
現在許多做豆腐的已經開始用機器加工豆腐,實現了“工業化、流水化”生產,老廣卻堅持使用祖傳的點制豆腐的方法。這樣雖然費時費力,成本增加,但老廣心思簡單,收入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不誤他“糜米撈飯豆腐菜”的小日子,老廣就已經很滿足了。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