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孫鴻 執行長
寫書法原本是離自己生活很遠的事情了。小時候被爸媽押著去學,充其量也就是當年學校上課寫或要交作業時比沒「補」的同學要利索些兒。反正比賽也得不了名,筆墨紙硯帶來帶去還怕重嫌煩,外加當年國產墨汁還真是不怎麼好,沒弄妥總有股難聞的味兒。於是乎一旦學校不再有用毛筆的要求,我也就放下了它。更別說因著科技發展,書寫還真如網路戲謔之說,筆者先成「鍵人」,於今還是「觸生」了呢!
直到去年年底,因為要盯著懶散的小犬能盡速完成每日功課,而不得不當起老書僮陪公子讀書。為求排遣時間,更為防因豎子偷懶而頻頻暴怒,於是拿起睽違已久的毛筆,練起了字來。且想想,既然春節將至,何不勤練一番,到時還可以自寫春聯,來個春到福到、年年有餘呢?打定主意,便頗用心地下些功夫。
可既然客觀條件不允許我現在拜師學藝,自然得廣羅書籍、字帖;況且科技工具既是可用,更便應上網找找各項資源,以求有所校準。這些資料一找後,實話講,與一位尊敬的當代書法大家得到了頗為相同的結論;那就是:「誰說中華文化在台灣保存得最好?」
最簡單的一例就是字帖。作為行銷人,三不五時都得接觸各種等級、質感的印刷品,常久以來我都認為大陸印刷品的品質極差,不到萬不得以,絕對不會買大陸的出版品,何況簡體字實在不美。然而,在找字帖時,我真是震撼了。大陸各出版社以中國歷代各大家的名帖複製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原寸或放大的字帖,印刷品質精美。這些字帖,在台灣過往是A4尺寸,除筆跡外皆非真跡之感。但大陸出版的字帖連原件紙紋都呈現出來,實在不是台灣字帖可比。更妙的是,無論是網路或APP,大陸都開發出輸入字體可找出楷、行、篆、隸、草各體寫法,甚至是可找出一體中各家或名碑字形的應用工具。
這,其實就是文創。
文創普遍認知就是文化創新。台灣喊得震天價響,但結果卻難經得起細細檢視。故宮因為膠帶創作盛行,搭趣以康熙皇帝御批「朕知道了」字跡做成膠帶,轟動一時,算得利用文化資產創新之例。但這對文化的再厚植有多少幫助呢?論者都說「政府」漠視文化,但我常想,如果一個社會大家都重視文化的話,政府怎麼漠視?大家都不講究文化,只想政府出錢創新,試問「文創」二字若是如此,豈非自欺欺人。
我們從教育系統當中就因為意識形態跟對傳統文化的不願用心,而抽離了中華文化大量的孕育與培養。一味地拋卻手中本有的重寶,再高喊追求文創,這種作法基本就是荒謬。議者也會說,台灣文化如何如何;其寶貴無庸置疑,但若將中華文化斷然與台灣文化切割,試問除了殖民文化跟原住民族文化外,台灣文化還剩甚麼呢?更遑論若上網瞧瞧,日本人在其所謂「書道」上的投入,都還是以中國古代各大家為尊,且投入之重,令我等汗顏。
濃墨行於赤紙之上,運筆迎來乙未之春,我想,自己該做的,或許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且能夠學得被台灣教育丟失的這些精彩文化吧。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紀律的教育 每個孩子都成了機器人
Bandit9的摩托車藝術踏入時尚世界
超酷冰雕旅館
為故事拉關係 帶來影響力
嚴師的人性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