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美國知名演員與歌手比利·波特(Billy Porter)知道如何打點自己。在今年的學院獎典禮上,他戴著鑲有500顆鑽石的項鍊。這些鑽石,完美無瑕,不過它們並非從河床裡探挖出來的,這些鑽石來自英國珠寶商Lark & Berry,它們全從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除了波特以外,英國王妃梅根也戴著實驗室鑽石拍照,Lady Gaga也是人造鑽石的愛好者。
從實驗室製造鑽石並不是最新科技。早在1940年代,科學家就開始研究製造鑽石的方法。1954年奇異(GE)實驗室首先製造出了商業化的人工鑽石,作為製造業與科技業之用。這些鑽石堅固又耐用,但是因為工業用途,顏色與無暇並非第一考量。
接著科學家開始研究[觀賞收藏]用的鑽石,並且技術越來越好。這些鑽石都是真正的鑽石,並非其他原料合成。唯一與過去礦採鑽石不同的一點在於,它們的形成沒有經過數億年地球的自然運作,而是以實驗室技術模擬大自然,經過高度加壓以及化學氣相沉積製造出[真的]鑽石。
因為科技便利以及道德因素,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考慮選擇實驗室鑽石。知名的鑽石設計師Anabela Chan曾經參訪過位於斯里蘭卡的採鑽工場。她對於採鑽工廠糟糕的工作環境感到震驚與難過,因為道德因素,她決定只買實驗室生產的鑽石。
為了不重蹈過去血腥鑽石開採的覆轍,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開採商De Beers公布了鑽石可追溯來源的平台,表示自己的鑽石來源完全合法,並且受其他鑽石商的效法。除了鑽石開採來源完全合法以外,也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鑽石商採集鑽石的過程能製造最小的[碳足跡]。
但是,無論何者,都還是留下碳足跡。即便是實驗室製造的鑽石,[碳]仍是需要從煤炭或天然氣豐富的國家來。為了要製造鑽石,實驗室鑽石產生出的二氧化碳是天然鑽石的三倍之高。不過,這個論點被許多實驗室鑽石製造商駁斥,認為科技進步,許多技術已經減少很多二氧化碳製造。
無論如何,最持平的見解應該是,礦採鑽石會增加世界很多工作機會與經濟來源。而實驗室鑽石因為科技進步,會減少很多碳足跡。兩樣鑽石都會存在於市場,就像人造寶石與真實寶石一樣。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style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