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這幾天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的,便是私校學費補助議題。起因於一名發文者認為自己憑藉著個人努力考上公立大學,最後學費卻與私立大學同學相近,感覺自己過往的努力缺乏意義,政府補助私立學校學費欠缺公平性。

這個發言自然引起另一派的抨擊,認為發文者過於菁英主義,他們認為私立院校同學許多是家境不許可,沒辦法如同公立學校的同學安心的專注在學業上,導致升學成績不如公立大學同學。進入私立學校後卻又要付出比公立學校同學更多的學費成本,因此政府補助他們也算是達到某種程度的平等,實現一部分的公平正義。

然而,筆者認為完全無排富的「大撒幣」補助所有人的學費,並不符合公平正義,同時,對就讀私立學校的同學也未必是件好事。首先,一些私立學校的校系,由於地點良好或辦學優良,入學的錄取門檻甚至高過部分中後段的國立大學,選擇這些私立學校就讀的同學,同時也具備就讀公立學校的資格,那麼他們最終選擇學費較為高昂的私立學校,很高機率學費部分並非其首要考量,給予其補助並不合適。

ADDY8653
圖片取自:(FB 蔡英文 Tsai Ing-wen

而後段的私立大學,許多學校入學門檻相當低,甚至可以算是毫無門檻,補助這類學校學生就讀完這種含金量低的學校,他們拿到的學位是否真的具備價值?還是只是幫助他們為了拿文憑而拿文憑?畢竟,從過往學術表現,已顯示他們並不一定適合高等教育這個人生路線,把大學四年的時間選擇其他領域培養一技之長,或許比拿不一定有價值的學位證書更合適。

高等教育的成本本來就相當高昂,過往政府的補助,讓台灣學生的學費成本比起其他先進國家低廉許多,學生貸款也有優惠與寬限期,而如今的無條件補助,也可能讓本應被淘汰的學校繼續營運,台灣整體高等教育更為平庸化。大學以上教育本屬精英教育而非義務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本應將資源投入學術表現優異的頂大,讓他們有更多資源投入像是醫學與工程等研發領域,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看更有效益。

同時,也並非認為完全不用照顧弱勢學生,但照顧弱勢學生不等同於無條件補助所有人,如果今天政策是針對弱勢或是清寒學生給予其補助,相信也不會有太多意見。讓學生負擔學費,同時也是幫助其養成自我負責的概念,也能更珍惜珍貴的學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