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旭鎧

「你給我把書包拿回房間!」媽媽從廚房出來,一邊雙手在圍裙上擦著,一邊對著剛回家就坐在上發上看電視的小鑫念著。
「喔!」小鑫心不甘情不願地拿起書包走回房間,然後坐在床邊發呆。
媽媽走了進來看見小鑫呆呆地坐著,心中沒好氣的說著「你在幹嘛?我不是說回來要先寫功課嗎?快!坐到位子上,把書包拿出來!功課、聯絡簿、鉛筆盒拿出來!」
小鑫坐在書桌前,慢吞吞地拿起書包。媽媽一把將書包拿了過來,並且把作業需要的東西一次拿了出來!
「動作像你那麼慢,作業是要寫到多晚?聯絡簿打開來!今天有什麼作業?有國語習作喔!國語習作拿出來!」媽媽一邊說,一邊把國語習作打開到要寫的那一頁,還一邊把鉛筆拿給孩子。
「快寫!」媽媽接著拿起了橡皮擦,「喔!這個字好醜!重寫!」媽媽同時將小鑫寫下的字擦掉。

ocr

一個口令 一個動作

許多媽媽會反映孩子寫作業的時間總是要拖好久,自己非得要在旁邊盯著才行。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讓孩子會更不專心!因為只要聽到媽媽的指令後再動作就好了,不必思考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做,因此專注力自然不在課業上,反而想到了手機遊戲。結果導致媽媽「苦口婆心」的教導,而孩子卻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這會讓媽媽更加生氣!

媽媽別再當「將軍」下達指令了!該讓孩子的大腦開始啟動的時間到了。看到孩子坐在沙發看電視,不妨問問孩子「你在做什麼?你現在應該做什麼?」這樣的問話讓孩子開始思考,開始計畫,也就是能夠開始設想自己要做的每一步,而大腦自然會專注在這些事情上。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讓孩子要為自己的學習專注力開始負責任!

負責 就該自己承擔結果

聽完小鑫媽媽描述家裡的狀況後,我問她「這樣監督的結果好嗎?」

「我累、孩子累,功課還是拖很晚,親子關係也不好」媽媽低下頭緩緩說著。

我請她回家後準備個倒數計時器,幫小鑫設定每段寫作業的時間,以不超過十分鐘為限。在每段作業開始前,告訴小鑫在這一段時間內需要完成的作業量,接著按下倒數計時器,就交給小鑫「自主管理」吧!只要媽媽在計時器響起時,檢查小鑫對於作業的完成度,如果表現不錯,可以休息三分鐘,如果不行,那就只能利用一分鐘上廁所、喝水。休息過後,媽媽再訂定下一個十分鐘的作業目標。

這樣的方式讓小鑫媽媽試了一個禮拜,回診時,我竟然看到的是小鑫跟媽媽牽著手進來。

「老師,你的方法很不錯耶!不只小鑫變得專心,連我都覺得輕鬆了!」

當然,少了媽媽在身邊,小鑫除了要開始動腦安排自己的作業外,更少了要「分心」處理媽媽的指令,因此變得更專注,作業速度與正確率也更高。而媽媽不用長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自己除了有時間做更多事情外,也在每一段的作業檢查中看到孩子的進步,因此對孩子的態度也就有所不同。

有時候,「不管」孩子,才是最佳的管理方式!或許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無為而治」吧!

後記:
原本建議媽媽可以開始拉長每一段的作業時間,沒想到小鑫主動地跟媽媽要求「每次休息只有三分鐘太短,可不可以一口氣把作業寫完,然後休息久一點?」既然是孩子自己提出的,當然就讓孩子去做吧!因為,孩子已經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有計畫、對自己的專注力負責任了!

為什麼專注力表現時好時壞?
http://bbho.me/vPpUZj培養出孩子的耐心,爸媽不可忽略的5大關鍵!

http://bbho.me/WDq0rJ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孩子的不專心,其實是你管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