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有一類孩子最讓老師和家長沒辦法,他們做錯事被批評教育時,一點都不認真對待,反而全程嬉皮笑臉、左顧右盼。這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很容易進一步點燃老師和家長的怒點,大人們批評的語氣越來越嚴厲,期待通過恐嚇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類孩子往往會被大人們認為是厚臉皮、不懂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內心感到內疚卻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負面情緒所致。內疚是深埋在人們情緒中的感受,也被認為是人們最難以面對的感受之一。不同的人面對內疚時的反應不一,有的人會用「迴避」來掩蓋內疚感帶來的不適(比如撒謊、嬉皮笑臉),有的人會用「過度補償」來釋放內心的內疚感,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去正視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對孩子來說,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相反,他們內心對自己闖下的禍感到很不好意思、很內疚。

如果孩子犯錯之後的態度是玩世不恭,其實是家長沒有幫助孩子搭建好釋放內疚感的橋樑。家長為了圖一時之快,在孩子犯錯之後冷嘲熱諷或者各種抨擊,都只會讓孩子封閉起內心,逃避面對心裏面不舒服的感受。那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內疚情緒呢?

JOYA05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內疚感是怎樣的情緒,進而讓孩子願意去接納自己的內疚感。家長在孩子犯錯後,要和孩子一起去分析情緒,孩子嬉皮笑臉的背後是不是也有「不好意思」、「害羞」、「害怕」的感受。家長通過與孩子一層一層的剝開情緒外殼,讓孩子明白內疚感雖然讓人不舒服但它並不是壞情緒,它就像一個內在警示燈,讓我們行為不當時停止當下行為,並開始反思。

在孩子了解了什麼是內疚感後,家長還需教會孩子正確處理內疚感的方式。內疚感的釋放可以先從坦白自己的內心感受開始,向對方說明自己在犯錯之後的負面情緒(比如恐懼、不好意思等),然後在徵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做出補償。

讓孩子學會處理內疚感,這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家長陪伴孩子不斷練習,讓孩子在實踐累積中慢慢有勇氣去面對心裡不舒服的感受,並且敢於向外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做出符合對方預期的補償。

家長是孩子的港灣,這句話不僅指家長在物理條件上給予孩子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受到負面情緒打擊時能教會他們如何處理,讓孩子少受一些壞情緒的折磨。學會處理內疚感,可以讓孩子在犯錯後更早擺脫壞情緒的糾纏,沒有了心理負擔,他們才能真正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