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不少爸媽反應到:「我們疼愛孩子、鼓勵孩子,這樣也有錯嗎?」還有的問:「當初我們沒有適度謝絕孩子的要求,結果孩子一再犯錯,怎麼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
是誰的錯?
愛孩子、教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究竟是教出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還是教出不良示範的孩子?
如果目前是忐忑不安的爸媽,我們可以朝以下三個角度來調整。
一‧不去怪罪是誰犯的錯
常見爸媽到警察局要領回孩子,不是一個大聲責怪另一半,另一半則哭哭啼啼;就是大聲咆哮警察誣賴自家孩子。
其實,趁此機會是夫妻自我檢討的好機會,找到過去教養孩子的疏失所在,願意面對個人的責任,同時給孩子看到「事態嚴重」的後果,以及他所該付出的責任和代價。
二‧切斷寵溺親友的接觸
由於孩子從小得到爸媽的光環,不見得明白自己只有多少斤兩,更不懂爸媽當年是花了多少努力和堅持,才能有今天家中的一磚一瓦。
所以,減少親友過多的掌聲,孩子才能務實地弄懂:「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如何發揮自己的才能?」還有:「我如何靠自己走出一條獨特的人生?」
三‧孩子要窮著養
夫妻和孩子要重新建立家庭的遊戲規則,尤其在錢(零用金)的發放,要讓孩子學到財務管理的訓練。
Easy Come, Easy Go,這句話是所有爸媽在教導孩子時的警訓,更不可以一個私下給,而另一半不知情的方式,把孩子的胃口偷偷地養大。
孩子自有責任
一位媽媽發現女兒不肯跟她溝通,她失望地說:「從小我幫她安排才藝學習,讓她在班上出眾,可是現在她卻怪罪我剝奪她的隱私權,做什麼事都是先斬後奏。」
母女衝突不斷時,媽媽含著淚問我:「這些年我幫她做了許多決定,難道有錯嗎?為什麼她不理我了?」
我告訴她──女兒長大了,高二的女生,已能自己選擇、自行決定,該放手的時刻到了。否則女兒為了反對而反對,可能錯得更離譜。
天下父母心,首先摒除害怕孩子犯錯的心態,當孩子從小學習做決定,小到「我決定穿哪件衣服」,大到「我決定拿壓歲錢存哪家銀行」之類,都是可以嘗試的。
若孩子發現自己的決定有誤,學到經驗,自然也會請教父母,否則,從小沒有學到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結果,收拾殘局的將又是老爸老媽了。
延伸閱讀: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