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佩君  照片提供/ 陳伯杰
陳伯杰
↑由左至右,陳伯杰、周曉蕾、陳慧潔。
第一次見到陳慧潔,是她到宇宙光接受視聽部廣播節目採訪,下了節目,遠遠就聽到她爽朗豪邁的笑聲。還沒見到人,只覺得她就是一般的受訪者;及至親自看到她,竟發現她的與眾不同──她很年輕,才十七歲,可是言談舉止落落大方,面對圍在身邊也都是初次接觸的人毫無羞澀,一臉陽光燦爛的笑容,而且說話鏗鏘有力。

在Google打上「陳慧潔」三個字,會發現她的名字與「夢想行動家」、「台灣最年輕演說家」、「公益女孩」等名稱連在一起;此外,她在2015年7月出版《有了夢想,然後呢?》一書,分享自己從八歲參與送餐給獨居長輩等公益活動至今的點點滴滴。看了不禁教人自問:「八歲那年,我在做什麼?」在她幾項優異又超齡的成就──十四歲為東非飢荒募款、協助高中生舉辦跨校飢餓三十活動,十五歲獲選青少年志工親善大使,十六歲成為影響萬人最年輕的演說家、受邀擔任宜蘭縣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十七歲擔任競選團隊創意總監的背後,一個更耐人尋味、想要追根究柢的問題於是浮現──是怎樣的父母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聯絡陳慧潔的父親陳伯杰,在教會作傳道人的他,電話那頭的聲音既溫暖又充滿笑意,盛情歡迎我們去拜訪。

農村之地的小教會

抵達宜蘭五結長老教會時,門口正停著一輛遊覽車,幾位匯豐銀行的志工來訪,一群國小學生正從隔壁的國小陸續走進教會,不久之後,只見五、六位穿著制服T恤的成年男女在前面帶領活動,二十多個孩子坐在地板上笑聲不斷,或是舉手搶答,或是互相開玩笑,現場氣氛活潑熱鬧。「這是匯豐銀行與教會合作的志工活動,每年撥出一天的時間,帶領這群課後輔導班的孩子。」看著他們盡情投入,陳伯杰笑容滿面。

五結長老教會是由加拿大宣教士戈德恩在1960年設立,五十五年來,尖頂紅色磚塊外牆的教會逐漸隱沒在成排建築物中,然而,教會左側另蓋的兩層樓鐵皮屋裡,竟有讓人驚歎的寶物。一樓入口處天花板掛滿救生衣、防寒衣,旁邊還有近二十頂安全帽,最奇特之處是竟有一面訓練攀岩的牆壁。這些與溯溪、垂降、獨木舟有關的設備,就擠在七坪大小的空間。從未見過哪間教會有這些東西,一問之下得知,原來陳伯杰是宜蘭縣冒險體驗教育推廣協會的創會理事長,他在2002年接受溯溪及體驗教育訓練,之後陸續發展各項戶外體驗活動,帶領孩子從不同層面認識、體會基督信仰。眼前所見,部分最早是由陳伯杰與妻子周曉蕾自購。

在這個農村之地的小教會,竟然推動如此生動有趣的工作,是陳伯杰周曉蕾過去多年追尋信仰、真實經歷上帝的結果。

護士母親得耶穌醫治

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陳伯杰,曾經跟著父母經歷一件神蹟。「母親原本在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擔任護理長,我五歲那年,她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後來無法工作只得辭職。多年來除了接受醫生治療、服藥,她也到處求神問卜,可是不見好轉。有一天晚上,她夢見自己被一群大鬼小鬼追,正無處可逃時,看見遠處有光,因為過去念馬偕護校時知道耶穌,她便往那裡衝,跑到耶穌面前,回頭一看,那些在後頭追的大小鬼竟然都不見了。」當時陳家住在台北松山,附近有一間改革宗長老教會,陳伯杰的母親獨自去教會,與牧師、師母談這段經歷,他們為她禱告後,類風溼性關節炎竟然就此痊癒。

由於這種疾病是自身免疫糸統障礙所導致,沒有痊癒的可能,但母親卻完全得醫治,陳伯杰的父親覺得很神奇,便決定全家一起受洗信耶穌。就在受洗前兩天的星期五晚上,他想,自己身為宜蘭大家族十個兄弟中的老二,未來帶全家回宜蘭老家,必須面對祭祖一事,此番壓力讓他不禁有所動搖,便又懷疑:「太太的病得醫治,會不會其實是醫生醫好的?」
陳伯杰001
↑五結長老教會
正當這樣想,夜裡睡到一半,他把妻子搖醒:「你有沒有看到很亮很亮的光?」妻子說沒有。「怎麼沒有?這光比日頭還亮耶!」「現在是半夜,我們在睡覺,臥室裡是黑的啊!」聽見妻子兩次肯定的回答,陳伯杰的父親明白,自己看到的光正是上帝的光,而且是單單為他顯現。於是,陳家一家大小如期接受洗禮。

「父母對信仰很認真,時刻督促我和弟弟妹妹要多讀聖經、禱告,我七歲受洗,每個星期參加兒童主日學,年齡稍長一點參加青少年團契、主日崇拜,可是,上帝對我來說還是很遙遠。我從小就想像祂是個白鬍子老公公,拿著杖坐在天上的寶座,每天盯著我看,一旦犯錯,祂的杖就從天上打下來。因為我時刻記得牧師常說:『主所愛的,祂必管教。』我不敢做壞事,全是因為出於恐懼。」陳伯杰笑著回憶從前對上帝的畏懼。

直到入伍當兵,他才真實體會上帝與自己的關係。

上帝不只嚴厲,更是愛

陳伯杰在裝甲部隊機械化師服役,部隊在中壢雙連坡,山下就是中央大學。部隊附近有一個眷村,只要士兵在側門站衛哨,就會看見眷村孩子上下學。有一天,與陳伯杰交情不錯的一位兄弟站衛哨,早就過了上學時間,卻見一位國中女學生愁眉不展地經過,問她怎麼沒去學校,女學生不語,繼續往前走。走了幾步以後才回頭說:「這應該是我最後一次跟你說話了。」士兵驚覺不對勁,趕緊上前把她帶回營區辦公室。細問之後得知,原來她的父母離婚、家庭破碎,痛苦之下決定自殺。於是,陳伯杰與幾位兄弟一起開導、關心她。

過了一陣子,一個星期六下午,陳伯杰正要放假離營卻巧遇這位女學生,見她心情不好,兩人邊走邊聊到公車站後分開。本來是極為平常的關懷,一個月後,女學生的父親突然到營區找指揮官,「他說,自己的女兒懷孕了,懷疑是我造成的,因為有人在公車站旁看到我跟她在一起談話。但我確實沒做傷害她的事,女學生因為害怕,不肯透露是誰,可是沒有人可以證明我的清白,事情就變得很棘手。起初我很害怕,因為當時軍人犯強姦罪,軍法是唯一死刑。但我為這事禱告的時候,極大的平安臨到我,懼怕就消失了。傍晚連長告訴我,陸軍總部隔天就會派憲調官來調查,沒想到,那晚女學生就出面證明不是我造成的。」陳伯杰感恩分享這段差點讓自己「不能退伍」的往事。

築師

順利退伍後,陳伯杰考上台北工專土木工程系,大二那年轉至建築系,開始了精采豐富的建築設計學習旅程。扎實的功力讓他畢業後經由朋友介紹,進入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參與高雄85大樓設計案。「85大樓是事務所所有同事夢寐以求的案子,一旦有機會參與,案子結束後就有機會申請到獎學金,順利赴美國深造。」

不料卻發生一件事,給了他一個嚴厲的挑戰。公司的電腦因人為不當使用而中毒,導致大樓設計圖檔案全部損毀,陳伯杰只好重新繪圖,每天工作到凌晨三點半,早上七點又起床繼續畫,一個半月才完成。過去在台北工專受的訓練與嚴格要求此時派上用場,「製圖課的老教授受過日本教育,規定學生畫設計圖時,畫紗窗不能只代表性地寫『紗窗』兩個字,要一格一格仔仔細細畫出來;畫鋼筋不能只畫一條,必須畫兩條,而且交接處哪根在上、哪根在下也必須清楚呈現。我重畫85大樓正是以這種方式繪圖,才發現原本簡略的美式繪圖法中還有許多設計問題。」在人看來倒楣的電腦中毒事件,不料竟是更正設計的關鍵。

「為了85大樓,他廢寢忘食根本沒有時間跟我約會,為了不想耽誤我的青春,交往一年半後,他竟然提出分手。」坐在一旁聆聽丈夫侃侃而談的周曉蕾忍不住插話,兩人也不約而同笑起來,陳伯杰望著妻子,流露一種事過境遷後的疼惜。
陳伯杰002
↑陳伯杰和周曉蕾在貝里斯住了六年半,向一萬多名華人新移民傳福音。

周曉蕾十二歲就上教會,不過多半抱著去玩的心情,因此對基督信仰的認識很有限,升上國中三年級後,聯考壓力讓她就此中斷信仰生活。考上大學那年暑假,透過朋友介紹,她參加了台中中台神學院的英文查經班,當中有很多外國老師,每次聚會先有一段信息短講,有人翻譯成中文。面對他們說的只有一位真神上帝,周曉蕾認為根本不可能,可是觀察這些外國老師和基督徒學員的言行舉止,在在散發溫暖人心的氣息,讓她的心漸漸柔軟下來。短講後按照英文程度分組,她與一位來自紐西蘭的短期宣教士老太太同組,在老太太的循循善誘下,周曉蕾決定讓耶穌作她生命的救主,並受洗成為基督徒。

「曉蕾對信仰很認真,從大學就很投入教會活動,畢業後繼續帶領一群大學生讀聖經、禱告,我的父母在教會認識她,非常喜歡她。分手期間,我對她沒有任何感覺,只把她當作妹妹。後來,她有機會到紐西蘭度假三個月,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有一天,我正在電腦前專心做事,心裡突然出現一個念頭:『曉蕾好像快從紐西蘭回來了!』沒想到這意念一來,我竟然開始想念她,打電話問朋友,得知她一個星期後才回到台灣。等待的那個星期,我滿腦子都是她,正如有一首歌形容的,相思就好像小螞蟻爬在心頭,癢癢的!」

抓好時間,陳伯杰在周曉蕾下飛機後馬上打電話給她,兩個人開始分享自己對未來的期待。周曉蕾想要嫁給全職傳道人,日後到各地傳福音;陳伯杰是建築師,正在進行的85大樓案子,合作對象是美國第二大建築師事務所,還有好幾個在中東國家的建設案,計劃未來赴美深造,考上美國建築師執照後,可以自願前往中東工作──白天作建築師,晚上找機會與人分享福音。兩個人的想法似乎不謀而合,分手兩年後復合,交談的話題幾乎圍繞在宣教和傳福音上。兩年後他們便步上紅毯,結為夫妻。

遠去貝里斯的磨練

1993年,陳伯杰周曉蕾的教會有意在中美洲貝里斯設立宣教中心,陳伯杰畫好設計圖並做簡報,牧師問:「誰可以去把它蓋起來?」全部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因為只有他懂建築。陳伯杰估計一年就可以蓋好,夫婦倆沒有多想,便同意前往貝里斯。牧師與他們洽談薪水的時候,陳伯杰想,兩個人過去工作所得的儲蓄應該足夠一年花用,便表示不需要薪水。夫妻兩人於是在隔年前往貝里斯。

「沒想到原本出資建造宣教中心的人後來反悔,最後沒有蓋成,加上我們想為教會多做些事,便決定留下來。當時打越洋電話回台灣,一分鐘要美金四元,我們花不起,所以,即使心裡有委屈,也不可能跟台灣的親友求助,這促使我們學習完全倚靠上帝供應。」陳伯杰說,事情沒有按照預期發展,他們卻不焦慮氣憤。除了投入教會的青少年工作,憑藉流利的英語對話能力,他們也協助新僑民安家,為各家申請水、電,帶新僑民的孩子到學校註冊、填寫表格,周曉蕾更因此成為好幾位新僑民孩子的監護人,生活非常忙碌。

其實,上帝早已知道他們會面臨經濟上的需要,供應也及時到來。有一天,兩位當地人來拜訪陳伯杰,邀請他到貝里斯國立技術學院教建築設計與製圖。他受寵若驚,卻也擔心自己無法勝任,何況是個初來乍到的國家,便謙稱自己的英語能力不夠好。沒想到對方說:「我們都聽得懂你說的英文,沒問題的。」於是,陳伯杰欣然接受這份工作。

實地接觸當地的專科學生,陳伯杰看見他們的困境。貝里斯人民多半窮困,讀書大都得貸款,畢業後為了償還債務,往往捨棄所學、改當警察,只因為薪水穩定。「我覺得這樣很可惜,經濟窘迫嚴重限制了他們的競爭能力,於是,我開始想辦法為他們找出路。」陳伯杰過去用電腦繪製建築設計圖,為了解決不時出現的問題,而成為電腦達人。在貝里斯,他為許多人修理電腦,漸漸累積不錯的口碑,於是教會會友借他一筆錢,讓他做組裝電腦的生意。陳伯杰到美國邁阿密、休士頓買零件,組裝、測試沒問題,再賣給貝里斯人和政府。期間透過朋友介紹,陳伯杰認識一位也從事電腦組裝的韓國人金先生,兩人有志一同想要栽培當地的年輕人,金先生成立電腦組裝廠,由陳伯杰教授當地人這項技能。

「在貝里斯,開車過一座橋就出國了,孩子若具備使用高科技產品的技能,將來才有機會跟鄰近國家的人競爭。當年貝里斯電腦進口免稅,唯一賣電腦的百年文具公司利潤很高,賣一台就賺一台,當地人往往買不起;我們想辦法降低利潤,最後我賣一台只賺四分之一,好讓更多人可以使用。我訓練過的學生日後開了一間電腦公司,目前已是貝里斯最大的電腦公司。」陳伯杰語重心長說,在較落後的地方,會促使人思考可以為那裡做什麼。

陳伯杰和周曉蕾在貝里斯住了六年半,為了向一萬多名華人新移民傳福音,與教會弟兄配搭發行免費中文社區報紙《貝里斯論壇報》,每週一千份,持續五年,內容有當地、台灣及中國大陸的新聞,同時刊登基督徒的生命見證故事,最後兩年也製作中文福音廣播節目,同時養育兩個在貝里斯出生的女兒。「那段日子很辛苦,上帝的供應竟都足夠。以前教會牧者總是教導我們,完成上帝在個人身上的心意比現實生活重要,我們也由實際經歷學會,祂才是真正信實的供應者,所以並不為生活擔心。」周曉蕾為異國的生活做了如此結語。

來到五結傳播真愛

2000年,陳伯杰接到父親罹患胰臟癌末期的消息,於是舉家搬回台灣,並接受邀請到五結長老教會服事。當時教會只剩下兩個人,陳伯杰夫婦覺得這間外國宣教士設立的教會若是關掉實在可惜,便決定留在這裡。有一天,他們看見對面鄰居老夫婦辛苦撫養三個孫子,兒子、媳婦因吸毒入獄。這不是個案,類似不幸的情況在五結已經很嚴重,「五結受到2001年政府南向政策影響,有三家電子工廠撤離,造成很多人失業,許多家庭只好太太外出工作,丈夫在家鬱悶喝酒,導致家暴、離婚越來越多。尤其2003至2005年,常常可以見到電線桿上貼滿外籍新娘的廣告,可是娶了外籍新娘,家暴照樣發生。單親、外配、隔代教養的家庭逐漸增加,低收入家庭也很多。」

大環境變動衍生的社會問題,促使陳伯杰、周曉蕾想要為五結做些什麼,便在第二年開辦國小的課後輔導班,「與其讓孩子長大遭受不良影響,不如在他們小時候就給予正向的價值觀、榜樣及關愛。第一次辦課輔班,傻傻的完全沒經驗,一下子就收了四十個孩子,為了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繼續引導他們,四年後又有了國中課輔班。我們會教唱英語詩歌,孩子在長期耳濡目染下,開始渴慕基督福音,近五年來,陸續有學生主動表示願意受洗信主。撒種的時間很長!」周曉蕾說道。

陳家的老三、老四都在宜蘭出生成長,四個女兒從小就跟課輔班的小孩一起做功課、活動。陳伯杰說,他們夫妻倆讓女兒從小看見,陪伴、照顧弱勢孩子就是他們家的生活方式。「上帝既然把這群孩子放在我們身邊,我們一定要做些事,否則等到他們上了國、高中,受影響而誤入歧途的機率更高,我們住在這個社區,絕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採訪結束,國中課輔班正要開始。有個國中男學生眉頭深鎖、一臉憂鬱坐在椅子上,課輔班的姊姊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簡短說了幾句話,就去播放詩歌,只見男學生眼淚簌簌掉下來,卻也跟著一起唱詩歌。這個畫面很動人,不必多解釋什麼──這裡有愛,真實的情緒可以被接納。

公益,從看見問題開始

2016年1月,陳伯杰周曉蕾全家搬到南投埔里,他們夫妻倆受邀到當地,推展弱勢孩子課後陪讀、體驗教育培訓、生命教育志工培育,同時設立實驗教育的自學學校。採訪他們是在2015年年底,陳伯杰笑著說:「對方還沒跟我們談薪水!可是,多年服事上帝的經歷,讓我們學會不必為生活憂慮,況且,從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直到即將前往埔里的新工作,都是工作來找我,我還不曾自己去找工作,所以,我相信上帝必定供應一切所需,以及帶領前頭的人生道路。」

細細思想陳伯杰周曉蕾一路走來,正如女兒陳慧潔所說:「常常有人問我,這麼小就做公益,你是怎麼開始的?我想,這個答案應該由我爸爸來回答,因為一開始,我也是從他身上找到答案:『公益,從看見問題開始。』」但最重要的是,一顆敬神愛人的心,才能成就旁人受益的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