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孩子在生活的圈子裡無可避免的要和周圍的其他小朋友去競爭,比如和兄弟姐妹爭奪爸爸媽媽的關注,和同學爭奪老師的喜愛,甚至是和小夥伴爭奪滑梯、糖果、手絹。父母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競爭?
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會希望孩子去「爭」。雖然父母內心也希望尊崇「孔融讓梨」的傳統美德,但是在孩子未來即將面對的成人世界裡,殘酷的叢林法則不會特殊對待軟弱的個體,面對自己想要或者需要的資源,主動爭取是必然。
但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讓孩子學會在合理範圍內爭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簡單粗暴的告訴孩子「你要學會爭」並不能培養出孩子在積極爭取的意識。怎樣才是父母應該採取的教育方式呢?我將結合自己被教育的歷程,站在孩子訴求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這個問題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在某件事情中沒有去爭取而一味的責備孩子。記得兩年前在迪士尼,我看到一個小朋友被其他插隊的人擠到了隊伍的最後,本來應該很快就能去玩的他只能被迫多等待半個小時,這時他媽媽上來就是一頓責備:「為什麼你要讓他們?你知不知道你這樣會變成永遠都玩不了?」小朋友什麼都沒說,哇哇哭了。這個例子其實發生在很多親子交互中, 如果父母在平時並沒有告訴孩子如何去爭取,而在發現孩子沒有去爭取的時候就劈頭蓋臉一頓罵,這不僅不能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爭取觀」,相反還會讓孩子因為這段被罵的經歷而對「爭取」這件事產生恐懼,當再遇到相似事情的時候,變的手足無措。
其次,父母要能觀察到孩子的訴求,陪伴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中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勇氣去爭取」,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難度,哪怕在成人的世界,我們也需要跨過很多心裡障礙,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家長的陪伴和幫助,對孩子來說格外重要。在覺察到孩子的訴求後,父母要鼓勵和教導孩子去爭取在那個特定場景下自己想要的東西。其中兩點需要特別注意:1. 不要給孩子灌輸大道理,就這個場景發生的事情和孩子進行溝通就好。2. 不要替代孩子去爭取他想要的東西,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讓孩子自己去做,並告訴他,父母就在身後做他的堅強後盾,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最後,父母要有意識,你並不只是指導專家,用手指指著目標告訴孩子「你去那裡」並不能讓孩子真的去到那個目標,和孩子一起走,陪伴他們一點點向目標靠近,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