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

亞洲文化底下的教育,養出許多頂著批評長大的孩子。批評通常會被包裝成父母的好意,期許孩子更進步,做得好是應該但不需要過多稱讚,做不好則當然要被批評論斷。孩子也被訓練得在一生的道路上,都努力用盡一切來迎合父母的期待和許可。這樣的態度也運用在其他關係上。我們害怕別人生氣,努力學會左右逢源來讓他人開心。但是面對批評時的亞洲孩子的第一反應,往往會是擔心或在意他人的認可,認定一定是自己不夠好,努力反省檢討自己出了甚麼問題,然後努力改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美國小孩則似乎是另一個極端,他們在數不清的讚美下成長,從小到大You’re the best! Awesome! You did it! That was extraordinary! 等誇大的讚美詞都是他們常聽到的口頭禪。客觀來說,這些讚美詞還真有些bug,想想如果每個小孩都是extraordinary,那誰是ordinary?但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小孩就是隨時都必須灌迷湯,成就了大多數美國人與生俱來的爆棚自信心。你或許認為,自信滿滿的美國人面對於批評或負面評價,一定有足夠的安全感能沉著面對吧?

那你可就錯了。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所做出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人在被給予負面評價時往往不會檢討自己,更不太可能虛心接受,而是會想方設法遠離給予評價的對象,然後轉往其他對象「有如血拚般地找尋自我認同」(原文:shopping for confirmation)。由於他們從小習慣接收滿滿的讚美,因此一遇到批評,他們第一時間便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自然而然的會選擇遠離給予負評的上司或同事。越負面的評價,越會引發他們去找尋新管道來證明自己沒那麼差。比較嚴重的案例,甚至開始會對工作態度感到消極,產生焦慮、疲憊、憂鬱等的現象。

人類不擅長接受接受批評指教其實是個跨文化的現象。無論是努力改變自己迎合他人、又或是直截了當的認定是別人的錯,這兩種的極端其實都不太正面。負面評價若得以適當運用,可以幫助我們在不懷疑自身價值的情況下找出進步的方法,慢慢的修正並提升自己。如何以健康的態度接受和給予批評,是在處理人際關係上非常重要的一門課題。

看重自己的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的實驗中則發現,肯定自身價值能夠幫助人們接受批評。當被給予負面評價的同時,也給予參與者十分鐘的時間把自身價值和自認為對工作最重要的地方撰寫出來,發現之前提到「有如血拚般地找尋自我認同」的現象也隨之消失。換言之,人心裡都會下意識的排斥批評,想要一個人願意聽取批評之前,必須提醒他是有價值和被看重的。另外一種研究者發現頗為管用的方式,是在給予負面評價的前後加入讚美或正面評價,也就是俗稱的Feedback Sandwich(中文翻譯:三明治回饋),讓被批評的對象更願意聆聽負面的評價。

給予更多已完成的評論

美國心理學會APA所發表的文章發現,人們大都比較容易記得的批評,來自於Evaluative Feedback評價性回應,意旨別人對於你已經完成的項目所做的評論。但對於Directive Feedback(引導性回應),意指如何在未來的工作上面進步的項目,則比較容易忽略。因此如果想要給予引導性的回應,比如探討未來如何進步?如何在下一個計劃當中更上一層樓?的同時,可以多放入一些評價性回應,對於已完成的工作做些討論,會幫助當事人更能聽得進去。

秉持敞開的態度

紐約大學的Dr. Jay Van Bavel博士曾經講述到在學習中intellectual humility(知識型謙卑)的重要性。在面對學生時,他毫不隱諱地把自己的學術草稿分享出來,請學生一同批評指教,他說,「讓我的學生看到我能接受批評非常重要,不是只有年長者能給年輕人批評指教,而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給予和接受不同的評價。」自己先放下自尊與驕傲,謙卑地顯示出願意接受批評的態度,更能幫助他人願意聆聽從你而來的評價。

同理心和批評之間的拿捏

阿堪薩斯大學的商學院學者Rosen指出,「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有建設性的批評是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那些同理心過於豐富的領導者比較容易對表現灌水、並且逃避需要提出負面評價的時刻。」經過調查,Rosen發現高情商和同理心爆棚的人在給予負面評價之後,往往覺得自己精力被嚴重耗損,甚至之後的工作和溝通方面都出現顯著的困難。反之同理心比較低的領導者則在給予負面評價以後更能專注工作上的表現。或許因為我本身屬於同理心比較旺盛的族群,因此非常能理解給予批評消耗精力的感受。一昧的同理卻不見得會幫助人進步,身為領導者,應該要學習在愛中說誠實化,學習拿捏在同理和說真話(給予批評)之間的平衡點。

給予建設性而不是毀滅性的批評

建設性的評價Constructive Criticism的用意在於幫助對方進步和成長。而傳達批評的態度應該盡量冷靜沉穩,如果自己還有怒氣未消,則建議先等情緒緩和下來再給予批評。盡量就事論事,避免做任何人身攻擊,對於批評的項目和改進的目標也應該要明確。越是在鼓勵和支持的氛圍下所分享的評價越能被吸收,好確保雙方都理解這是在想要彼此都更好的前提下所說的言語,而不是為了發洩情緒下所使用的煽動性或侮辱性言語。

學習接受批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價值並不建築在迎合別人的期許上面(如亞洲孩子的認定),也不建築在尋找別人給予的讚美上面(如美國孩子的認定)。如果給予批評的對象,資歷和經歷都值得你聆聽、給予的方式又是出於善意而並非貶低,那麼或許按耐下自己的心性和驕傲,在不為了討好的前提下學習聆聽,更有可能成為我們改變的契機。

(延伸閱讀:既精彩又寂寞的第三文化小孩學會說不的界線教學101人情味兩三事說話爭取的藝術如何在美國避免和面對歧視遠距離戀愛行不行沒那麼簡單的失業救濟金一切都從清大便開始菜鳥新移民vs.歸國留學生留學的預備,虎媽的戰果虎媽放手的勇氣如何融入美國的聊天文化如何當個臨時的在地人ABC vs 小留學生 紐約客的美麗與哀愁美國約會網站大作戰

Dr. Phoebe的臉書更多Dr. Phoebe的文章關注Dr. Phoebe的哀居

想聽美國女人悄悄話請看<美國女子學>,美國旅行資訊請看<在地人玩美西>,美國文化分析請看<美國人的真正生活>!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