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魏孫鴻

LEB

圖片來源

墾丁的滷味近期成了新聞焦點,不是因為好吃,而是因為太貴。在原本就是淡季的時日,這樣的報導與網路發酵對於這兩年遊客人數銳減的墾丁而言,顯然是雪上加霜的一擊。若控訴者所言屬實,那樣的餐點內容與價格就真的非常驚人了。而即便當事店家出面說明如此的菜色「應該」只要控訴方所說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這個說法不但被對方PO出發票直接打臉,且依舊是超乎一般消費經驗的可怕價格。

墾丁這樣的觀光勝地,在過去陸客湧現的時候,賺得是容易財。但相對可惜的是,錢來的容易,對於經營的實質就會鬆懈且較不上心。客源豐沛時,需求大於供給,消費價格會高,是經濟學的鐵則。然而,這樣的過程中,很少人會去思考客源一旦減少,自己要怎麼生存下去?源源不絕、數到手軟的鈔票,讓人相信榮景會一直呈現,當下想聽的絕對不是要提升服務品質、創造更多價值這類的高調。相反的,政客為了選舉而開出「陸客不會減量」的芭樂票,對彼時的經營者來說是最容易消化的保證。但,當時聽得愉快,事後呢?

一旦人潮退去,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的現象真的產生了,怪別人又有什麼用處?墾丁擁有的天然條件,是當地觀光業發展的最大本錢。但,如果觀光業者把最大的本錢搞成了唯一的本錢,那除了依靠大量客源來削一次性消費的收入之外,就真的沒有其他的能力去應付市場的波動。到了這樣的節骨眼,如果業者還沒有一點自覺,還有把上門的客人當肥羊宰的心態,那就真有無藥可救的味道了。

當地的業者與政府單位,也確實知道形勢的嚴峻,陸續採取了不少對應的行動。但諷刺的是,針對不合理物價的自主督導組織,其中一個成員就是這次的當事店家。這類的商家,將部分商品的售價標示成時價,且振振有詞地說肉類因為價格波動大,所以必須如此。若此為真,恐怕需要農委會出面理解一下狀況了。

豬肉被標成時價,實在令人難以理解。豬肉是台灣最重要的肉品,無論哪一個政黨執政,農委會對這項足以動搖執政根本的民生必須都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每當大節將至,豬肉只要有上漲的風聲,農委會就擺出僅次於應付禽流感的陣勢,嚴肅對待價格的波動。而大家在其他的地方,無論是吃滷味、吃米粉湯、吃黑白切、吃香腸熟肉,都很少看到豬肉品被標示成所謂的時價。那麼,何以豬肉到的墾丁大街的價格就好比海鮮餐廳裡的龍蝦、紅蟳?而若真是因為租金高昂,業者不得不以高價應對,那至少也請透明一點,明碼實價地讓消費者願者上鉤。

這兩年,確實是觀光業、餐飲業嚴酷的寒冬,而這波讓所有經營者都寒徹骨的冰風暴什麼時候會過去?何時大家可以迎來春暖花開?答案沒人知道。但是,大環境就是這樣,除卻關門歇業、退出市場之外,若是要拼、要搏,顯然得好好思考生存下去的方法。我想,如果真能挺過這場大災,且找到屬於自己正確的經營方式,那麼定然能夠做得更好、更出色。期盼有一天,墾丁的滷味再成焦點,是因為好吃,而不是因為好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