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2月6日發生震驚全國的台南大地震,造成百餘人罹難及多人傷重;災後有許多人將造成本次嚴重災情的原因指向土壤液化。行政院長張善政近日表示,將在一個月內公布國內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宣布將在一年內公布台北市的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圖。當全國民眾對於此次慘重的損失及傷亡人數感到哀痛時,媒體不斷報導來自各界的咎責,除了建商的偷工減料備受各方撻伐外,土壤液化問題及《災害防救法》也成了另一個焦點。然而,土壤液化真的是此次災情嚴重的罪魁禍首嗎?此外,若僅僅是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圖,對未來的災前防震幫助有多少?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多年前即曾說過,台灣某些地區有土壤液化的問題,不容忽視。何謂土壤液化?其為地震工程的術語,通常因某些外力反覆施壓下(如地震),原為固態的土壤變成液態、或變成粘稠的流質;土壤液化的例子包括流沙、流粘土、濁流和地震液化等。像這次的地震,某些地區因土層為細沙所組成,且地下水位又高,地震來襲時,水位受到擠壓使固態土壤變成粘稠,造成建築物不穩倒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此次台南地震造成倒塌或傾斜的幾棟建築物,都不是在土壤液化的安南區,因此,建物倒塌與地質是否有直接關係仍值得商榷。此外,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黃俊鴻,在其個人臉書上說明,地震導致的土壤液化會使建築結構沉陷或傾斜,但一般樑柱等主要結構並不會受損,非主結構如磚牆、一樓地坪及非結構樑柱則會龜裂破損。他強調,土壤液化其實不會造成嚴重傷亡,若遇到地震反而會有減震效應,建物僅會緩慢沉陷與傾斜,直至液化土壤中孔隙水壓消散為止;他認為強烈地震才是造成梁柱等主結構崩壞的主要原因。黃俊鴻的言論,也獲得多位學者的支持。
因此,在目前全國民眾聞震色變的同時,在專業知識不足夠的情況下,若貿然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圖,恐怕將會增加民眾的恐慌與不安。政府此時該做的,除了加強宣導遇震時該有的防範措施外,也必須宣導土壤液化的正確觀念;此外,在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圖前,更需確定相關資料的精確性與時間性,有些多年前的數據與資料是否經過更新等。
另一方面,因有多位專家學者指出,土壤液化並非造成此次地震嚴重災情的主因,除了應避免民眾知識的混淆外,是否該納入《災害防救法》,也是營建署必須審慎評估的項目之一。但目前必須嚴正面對的是,未來如何防範地震引發嚴重災害,在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圖外,如何建立配套措施以補強弱勢地區,將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此外,對於台南地震災民的心理與未來生活的重建,更是刻不容緩的事。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