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長三年服事

【記者李容珍台北專訪】

為能多陪伴遠在美國93歲高齡的母親,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龔行健,於去年十二月底卸下院長職務,轉任特聘研究員,並在清華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擔任特聘教授。回顧過去三年擔任院長期間對內對外面對很多壓力,他說,基督信仰對他生活很重要,他也引用聖經的話說:「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參申命記卅三章25節)許多起初看起來是困難、無解的事,都有美好的解決。

龔行健表示,擔任院長讓他學到非常多,特別是如何讓基礎科學和社會大眾的健康需求結合在一起,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國衛院是任務導向配合國家的需要進行創新研究和制定政策,他表示,從創院的吳成文院長到伍焜玉院長,他們把任務導向「任務定義」愈來愈清楚,包括生物醫學研究走向「創新與實用」、成為政府的智庫、發展生物科技開發新藥,以及「培育人才」。將來這些和產業接軌,也讓國家衛生醫療政策能更務實。

健康老化結合照護研究
他指出,台灣的強項是醫療和全民健保,未來最大問題是如何「健康老化」。現在台灣的醫療很強,但是照護沒有跟上。日本老化走在台灣之前,很早就想到社區家庭照護的情形,譬如說他們開始製造機器人,近年來穿戴智慧型醫療器具的發展,是國內可以做得很好的。如何將國內優質的醫療系統與照護結合,是我們的挑戰也是契機。這是國衛院與產官學界努力的方向。

他認為,雖然國衛院的經費有限,不足以投入像美國國衛院所做的大型計畫,但是也可以做別的選項,特別是國內的強項,例如亞熱帶感染病的疫苗,國內特有疾病的研究與防治等,都是重要而且有創意性的課題。另外是各領域的整合,他引用賈伯斯所說的「connecting the dots」,不管是做生物、醫工、公衛和環境毒物研究,能夠合作在一起,儘早能與產業接軌,才能讓研究做得更遠、更大。

科學非萬能 需有謙卑開放的心
談到給年輕人的勉勵及如何預備自己?龔行健認為,現在研究生物科學和生物醫學是非常好的時機,因為基因工程及定序可以讓我們對人體的了解更透徹,尤其生物與工程結合在一起,力量就更強大;而且當我們探索到生物的奧秘時,好像從沒有邏輯中找出邏輯,是令人興奮的事。

雖然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當我們所做的研究,可以影響到人類的醫療和身體健康,是多麼具有價值意義的事;而且台灣生技產業正在起步,投資的人很有興趣,一旦發展起飛就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員,他相信這個時機很快會來臨。

但他也提醒,研究科學的人一般會有很大的自信,認為「人定勝天」。從科學文獻上,有些研究曾轟動一時,後來卻不能接受時間的考驗,有時是因為科學家過度堅持己見。在信仰上,這也提醒我們「科學不是萬能的」,我們「不是所有事情都了解」,所以做科學研究的人要有謙卑開放的心,才能繼續走下一步。

教會司琴卅、四十年
對音樂、繪畫也有興趣的他,是如何結合這些興趣和科學研究?龔行健說,在唸附中加入團契時,讓他最感動的是聖歌。從小家裡有一台鋼琴,他就開始學彈琴,但因自覺沒彈得很好,所以沒有走上音樂這條路。直到信主後在教會司琴長達卅、四十年,到現在每天晚上一定要聽聖歌,這對他生活的平衡很重要。

過去,他希望把國務院帶向和諧,有快樂和希望,「領導」和「謙卑」合在一起,相信大家願意和他在一起走,但他自己本身要先成為榜樣,有公義和信實…。他很感謝多位基督徒同仁,在三年期間為他禱告,還有很多同仁對他的愛護與支持,與他在國衛院走了一段愉快的服事道路。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 國衛院長龔行健三年服事:日子如何力量如何 台灣生技產業時機來臨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