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子珊 圖片/shutterstock

台灣每年器官捐贈者僅約兩百人,仍有超過八千人在等候適合自己的器官出現,供需嚴重失衡。 有了3D列印,內臟、皮膚都可以一鍵搞定,想換哪裡就印哪裡嗎?

只要七小時,醫生就可以「列印」出腎臟。不用洗腎、不必排隊等捐贈,器官移植就靠3D列印,一鍵搞定?

二○一一年,美國威克林大學Wake Forest)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阿塔拉(Anthony Atala)一場TED演講,開啟3D列印的新想像。

聚光燈下的阿塔拉,從助理手中接過剛完成3D列印的「腎臟」,獲得觀眾如雷掌聲。

腎臟,是五十七歲的阿塔拉一直放不下的堅持。

九○年代,還在哈佛醫學院念書的阿塔拉就相信,人工器官可以解決器官移植供不應求的問題。

但直到今天,美國仍有超過十二萬人在等待器官捐贈。其中八成,等的都是腎臟,一等至少是四年半。

為了減少器官捐贈的供需落差,阿塔拉相信,未來3D生物列印產業會像電腦業一樣成熟分工。

從處理細胞、製作架構、組織,都有專門企業負責。醫生只要把電腦斷層結果、組織樣本寄過去,一週後就會收到印好的器官,隨時可以幫病患移植。

阿塔拉的夢想還沒完全實現,但已可以看見雛形。阿塔拉的3D列印技術,製造出的耳朵、皮膚、骨頭、肌肉,已成功移植到動物身上。

內臟隨你印 得先過三關

腎臟依舊是阿塔拉未能實現的夢想。3D印表機噴頭來回堆疊七個小時後,他在演講中呈現的,仍只是看似健康,卻沒有血肉的粉紅色腎臟「架構」…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76期】

延伸閱讀:
陸股連暴跌 投資機構沒在慌?
法國學者高格孚 我在台灣認了一個祖先
希臘是怎麼變成豬的?
救人就賠錢 外科醫師大滅絕
郭台銘新戰略 帶蘋果進軍印度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