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用油品合格否?
文/方良吉 教授
近來食用油品安全管理出現許多問題,引起社會大眾共同抵制黑心廠商。十多年前,車用油品也有所謂類似的地下油行供應劣油問題,幸好2001年石油管理法通過立法,提高劣油罰則並委由研究單位發展出快篩檢驗技術,杜絕了不法車用油品。汽柴油跟許多食用油脂一樣,其組成成分十分複雜也不容易檢驗,因此全世界有許多不同規格與標準。如何落實檢驗遂成為保護消費者最重要的關鍵。
台灣有2,500餘座加油站,十多年前限於傳統檢驗方法與設備,一年全年只能抽查檢驗大約400件樣品。換言之,每個加油站平均每四至五年才會被抽檢一次,顯然油品質量只能靠供應商自主管理。幸好有一些研究人員願意投入發展快速檢驗的技術研究計畫,而在幾年後成功利用近紅外線光譜分析即可針對汽柴油重要的標準項目,例如辛烷值、十六烷指數、閃火點、苯與硫含量、蒸餾範圍等,先進行快速比對篩選,由載有比對設備的車輛抽檢,若有異常項目時再將樣品帶回實驗室用傳統檢驗方式複查。現今每座加油站平均每年會檢測至少三次,稍有異常項目出現之樣品則封存帶回實驗室複查,其數量每年約不到百次。更由於近幾年已經沒有發現不合格之車用油品,當然不同批次產品還是有些檢驗好壞小差異,也許為了污染更少,將來政府還可以把標準再提高一些。
這個計畫除了取得一些國際專利之外,也替國內消費者提供全面用油保障。然而過程中發生研究人員的前高層主管不喜歡"檢測"類的研究,因此計畫差點中斷,幸好工作任務團隊最後沒有被強制散去。才有今日成效。也許食品用油的檢驗也可以借鏡與此,發展出針對某些項目標準快速檢驗的方法,來替許多小營業用戶進貨時提供快速檢驗。這件事應該立即且優先處理才是食安正途。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