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陳木村

文創產業是一項具有文化基礎的產業,所以可以是多元性、全民性、趨勢性及知識性等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提升至經濟性與戰略性的價值領域,包含有形及無形,都可以是文創產業的範疇。因此不能只侷限在設計、影視或相關歌劇等,因為它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米食也是如此。

根據史書上記載,神農教民播五穀,黃帝時期開始「蒸穀為飯,烹穀為粥」。米是中國人的主食,孕育了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更傳承了中華文化的民族鄉情。舉凡人類一切文明的發展,根植於大地,在有限的環境,中國人以「順應天時,愛惜土地,尊敬生命」的生活智慧,發展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業技術與文明。

除此,中國人配合節氣變化,衍生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並在節日按傳統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糕餅點心,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

傳統禮俗中嬰兒出生第三天以「麻油雞酒」及「油飯」祭祖及贈送親友。嬰兒滿月當天,外公家要送「頭尾」及米作的紅圓仔,表示祝賀小嬰兒一生圓圓滿滿。小孩滿週歲時,拿兩個紅龜粿讓小孩一腳踩一個,使他能壽長如龜,並用米香擦小孩的小嘴,讓他滿嘴芬芳,成為受歡迎的人。小孩長大結婚時,新人送入洞房後,要吃新娘圓,一次要舀起兩個,象徵成雙成對、圓滿甜蜜,稱為「吃新娘圓,萬事圓」。

每逢歲時節慶,點綴其中的米食糕餅,各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如春節的發糕表示發財,吃湯圓象徵事事圓滿,年糕寓意年年高陞、四季平安。清明節祭祖的艾草粿、紅龜粿,保佑子孫經營事業順利。端午節的肉粽,除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可祭拜祖先。中元節的桃形紅龜粿、竽粿巧、鹼粽、油飯等,都是祭拜諸鬼神。中秋節的嘛糬,含有祈求人生的圓滿光輝。冬至是「歲」首,湯圓象徵添新歲、祈福與團圓。臘月則以臘八粥、八寶飯甜甜灶王爺嘴巴,以求來年四季平安、好豐收。

再如客家「粄」食文化,也是以傳統和創意導引新的在地精緻「米」食文化,將米碾或磨成漿,以蒸、攪、烤、煮、炸的方式,再以鹹甜口味,或入餡或捏製成不同成品。其中客家米食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米苔目,還有粢粑,粢粑是客家人每逢節慶必備的美食,若是家裡有婚喪喜慶、做大生日及祈福還神時都會打粢粑,打粢粑讓親朋好友齊聚一堂,製造生活的樂趣。

因此,米食在我國不僅代表飲食的涵意,更象徵中華文化的傳承。近年來國人受西方速食文化及社會經濟地位提升的影響,海鮮肉類的消費量,已逐漸凌駕食米之上,膳食結構普遍呈現脂肪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的現象,由於營養失衡,極易造成肥胖症及慢性疾病的發生,這也是米食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的契機。

 

RIC
台北市政府大力推廣米食文化節活動
RIC3
林瑯滿目的米食文創產品

 

RIC2

米食文化節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