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的解嚴了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林諍諍
30年是一個漫長的時光,就如同一個才生的嬰孩長大成年,台灣解嚴30年,整個社會歷經很大的蛻變,解除報禁、黨禁、開放兩岸探親,這些都是天大地大的事情,帶給台灣人生活思想很大的變革,向開放、民主、自由、人權、多元的方向邁進,但是台灣的民主還在接受震盪成熟的洗禮,不管是社會的體制或是公民的素養仍有待提升。台灣走過經濟成長的奇跡,晉身亞州四小龍,現在的台灣正在逐步地被邊緣化,政治上藍綠惡鬥的確現在藍綠惡鬥的泥淖中。
來回顧一下解嚴以來過去這些年來台灣社會的風貌:
- 政黨的輪替見證了台灣人可以透過民主自由的方式選舉總統及立法委員,但是國會只見執政黨的多數暴力,在野黨的為反對而反對,肢體的抗爭變成常態化,如果在野黨沒有進行武鬥就會被輿論制裁是放水繳械,國會沒有理性問政的空間,立委的層次降格到打罵是必要的問政方式,藍綠惡鬥短時間看不到有消退改進的契機,只見互相毀滅的沉淪。
- 1987解嚴開放兩岸探親減少兩岸的敵對,轉往和平的方向發展,兩岸後來進行很多包括觀光旅遊、經濟貿易、教育文化等等實質的民間交流。但是解嚴30年後,領月退的退休軍公教進出國都要報備,沒有報備就立即停發月退俸,違反憲法賦予人民居住遷徙的自由,讓退休公教人員覺得被當成假釋犯對待,剝奪他們的自由,這是人權的倒退。
- 黨國不分在過去的年代常為大家所詬病,這是不民主的象徵,但是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沒有一個例外,都是當上總統同時身兼黨主席。這些政治菁英握有最高的行政權力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更進一步擴及黨的最高權力,握有黨內同志的提名權就可以控制指揮縣市首長、立委遂行黨意,於是透過民選產生的民代或首長,執行貫徹的是黨意,當黨意高於民意怎能說是解嚴?
- 台灣雖然是透過民主的方式選出總統,但是目前的憲政體制是總統有權無責,其實違反監督制衡的民主原理,總統握有最大的決策和權力,但是不必到國會接受質詢,過去李登輝透過修憲把總統的權責變成近乎帝制,除非修憲否則台灣的總統權責不相符就是不民主的機制。後來當選的歷任總統沒有人會願意自宮修憲來削減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於是我們會常看到很多不合理的決策是來自-「這是朕的旨意」,百姓都莫可奈何。
-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是年輕世代的公民崛起關心政府公共政策的具體反政府行動,學運訴求反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由,發起霸佔立法院議場、攻佔行政院官署,最後政府對學運人士撤告,並大都被判無罪的結果,對台灣的民主法治是極大的倒退,這樣的法治教育誤導年輕人自由民主法治的分際,讓執法的員警不知如何拿捏是非善惡與維持治安準則,讓台灣退回人治的而不是法治的社會。
- 年金改革之後出現很多陳情抗議的人士,國安系統評估有趨於極端和劣化的情形,於是蔡英文的維安升級到反恐的高度警戒層級,蛇籠、拒馬等等基本的配備層層防護。巴拉圭總統來訪,圍籬、拒馬拉了1.2公里,然而情資誤判,勞師動眾出動上千名員警,結果來了30名不到的抗議人士。把自己的國民當成恐怖份子,蔡總統所到之處就像古代皇帝的出巡,到處要「威武、肅靜」等待皇帝通行,這樣讓人錯置的時空場景,好像台灣不只沒有解嚴,簡直回到遠古的帝王治國的年代了。
比起很多的國家我們真的慶幸也珍惜所擁有的民主自由,但是又何忍看到很多民主先進拋頭顱、灑熱血爭取的民主又倒退回去,台灣的民主進程在很多心態和作為都還沒有走出戒嚴。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