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讓均
2016-10-01
今年以來,新政府上台,於此同時,全台也颳起一陣「荷蘭旋風」。
不管是中央部會首長、地方縣市長、企業家或民間組織,紛紛組團往荷蘭取經。
「哇!又一團要去荷蘭?」駐台北的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NTIO)近來忙翻了。光是官方單位,今年已協助近十個參訪團,包括科技部長楊弘敦、環保署長李應元才剛於8、9月間率隊考察荷蘭。
不到半年內,也有桃園市長鄭文燦、屏東縣長潘孟安、基隆市長林右昌與台中市長林佳龍前去。據了解,台南市長賴清德與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正在醞釀成行。
今年4月,荷蘭於阿姆斯特丹旁的史基浦機場特區開辦「循環經濟特展」(Circular EXPO),向國際倡議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時,台灣民間組織甚至組了20多人,千里迢迢去參加,是各國代表團中最大的一團。
為什麼近來台灣各界「瘋荷蘭」?
台灣「五加二」新政策:大力擁抱循環新價值
關鍵在於,新政府上台後,挪移了產業重心。
在「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大架構下,首要聚焦在「五加二」的新產業政策,也就是「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及「國防航太」等五大創新產業,再加上「新農業」與「循環經濟」兩個項目。
蔡政府也宣布,明年起將在各部會的科技預算中提取100億元,各部會得重提亮點計畫才能爭取預算。這帶動了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費盡巧思,甚至跨海尋求對應「五加二」的具體方案。
加上蔡英文於520就職演說,特別將「循環經濟」列入其中。相關效應已顯現,各界開始擁抱循環新價值。當各界都在尋找觀摩取經對象時,荷蘭的重要性,跑了出來。
今年上半年輪值歐盟主席的荷蘭,推倡「循環經濟」不遺餘力,甚至在9月底再提出「2050年,循環經濟一定要在荷蘭成真!」的國家願景。
今年6月桃園市長鄭文燦即率團親自前往荷蘭考察。「荷蘭是玩真的!」鄭文燦表示,參觀荷蘭「機場城市」哈勒默梅爾市(Haarlemmermeer),也就是史基浦機場(Airport Schiphol)所在地如何落實循環經濟,作為發展「航空城」的參考。
他也對物流園區Park20|20印象深刻,認為盡量以模組化建材來組裝成建物的「建材銀行」模式,有助達到「零廢棄」的永續目標。
除了循環經濟符合台灣需求,荷蘭的創新轉型,也值得從代工大國轉型為亞洲矽谷的借鏡。
過去8年來,台商投資從20多家變成60幾家的恩荷芬(Einhoven)一帶,也是台灣的考察重點。
恩荷芬,距離第一大城阿姆斯特丹車程約一個小時半,本是飛利浦的傳統製造小鎮。在1990年代面臨產業外移,如今已是全世界每萬人專利密度最高地區,被《富比士》雜誌(Forbes)比喻為「全世界最聰明的地方」,每一萬人就擁有22.6個專利,遙遙領先第二名、聖地牙哥的每萬人8.9個專利。
除了政策對應,台灣還有哪些理由向荷蘭看齊?
來看看荷蘭近年的經濟成果。從1981~2008年,曾經連續26年經濟持續成長,創下世界紀錄。
至今,僅約1691.5萬人口、土地面積4萬1526平方公里,人口比台灣少、土地只比台灣大一點,但荷蘭的經濟表現卻長期維持在全球前10大。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2015年荷蘭的每人平均GDP 為4萬8326美元,排名全球第六。
「荷蘭與台灣的地理、人口條件差不多,也同樣大國環伺,」8月底前往荷蘭參訪的科技部長楊弘敦,回國後在公開演講中,期勉台灣也能有「荷蘭思惟」,在艱困的國際政經局勢中找到生存之道。
合作打天下的思惟 幫荷蘭培植創新土壤
何謂「荷蘭思惟」?
「『合作』是荷蘭人最重要的精神,我們太小,小到不可能只靠自己來成就大事!」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表示,荷蘭自然資源匱乏,自建國以來,生存環境險惡。
將近1∕3國土在海平面下,從13世紀就「填海造陸」,與海水搏鬥了數百年。經驗告訴荷蘭人,唯有團結合作、集結眾人之力才能活下去。
近年荷蘭挑選出九大重點培植產業(9 top sectors),包括「高科技業」「化學工業」「生命科學與健康」「水資源」「農業」「園藝」「能源」「物流」與「創意產業」。每個都排名世界前段班,隨處可見創新,例如農業。
「用生物防治來取代化學農藥,本身就是『循環經濟』的展現!」荷蘭生物防治公司Koppert的企業行銷總監梅斯( Peter Maes)指出,所謂「生物防治」就是在環境中孵化出害蟲的天敵,以自然的生物機制來保全農作物。
當台灣民主已經陷入吵鬧不休的現況時,荷蘭人卻很容易合作。「荷蘭人的DNA,是由三條螺旋組成!」說的是荷蘭行之有年的產業成功模式「三螺旋」(Triple Helix),政府、企業(含一般民間組織)、研究機構的共生關係。
三螺旋模式有助培植荷蘭開放式創新的產業生態圈。曾有數據指出,企業關起大門來做的封閉式創新,儘管能夠成功申請專利,卻超過75%無法進一步利用。原因無他,就是無法有效接地氣。
荷蘭經濟部資深政策顧問盧由力(Juri Roerink)指出,除了DAF卡車製造廠外,荷蘭沒有其他汽車工業,但近年夯翻天的車聯網技術,荷蘭不僅沒缺席,還居於領導地位。
離恩荷芬約半小時車程、位於Helmond市的「荷蘭國家汽車工業園區」(Automotive Campus),就是「三螺旋」模式的展現。中心由政府出地,最大研究機構TNO在此設立智慧交通研究機構、數十家企業共同出資,產官學一同朝智慧交通邁進。
務實精神 體現在各行各業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喜歡嘗試各種社會創新的荷蘭人,並非為了標新立異,而是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這種務實精神,體現於各行各業。
活躍於國際,已有近10件建築案在台灣的Mecanoo,規劃面積9.9公頃、將創下全球單次打造最大量體紀錄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於今年底完工。
「Mecanoo的建築風格不在於形式上的展現,而是以建築解決環境上、生活上的難題!」Mecanoo荷蘭建築師事務所國際項目總監佛瑞索(Friso van der Steen)表示。他舉例,Mecanoo設計的「高雄火車站」,頂著一個上萬坪、有綠色植被的碩大屋頂,人們可於其上坐臥遊憩,兼具生活機能,也抵擋南台灣的豔陽,有效幫建築降溫。
近來台灣吹起「荷蘭瘋」,希望不是趕流行,而能洞察荷蘭人如何集結眾人之力,培植創新的土壤,讓國力壯大。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0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0月號:】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