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Zera 圖片來源:PubPeer
國外論文審查網站PubPeer揭發台大生化所前教授郭明良涉及多篇論文造假事件像火一樣延燒台灣的高教學術圈,郭明良以辭職表示負責,但是他被起底的11篇論文,台大校長楊泮池在4篇當中掛名,身為台灣學術龍頭的台大校長遇到學術生涯最大的風暴,教育部長說這件事不是行政疏忽可以暫時免辭,但是台大內部及政界要楊泮池請辭的聲音四起,台大已經成立獨立委員會來調查這件事。兩年前屏東教育大學陳震遠偽造大量人頭審自己的論文,以評審造假提高論文通過率,當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是共同作者,因此黯然下台。這樣的事件對楊泮池和台灣的學術清譽都是個醜聞,他要不要引咎辭職師法蔣偉寧,就在一念之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事件所掀起的學術造假問題真的不可等閒視之,學術殿堂看似清高,揭開的內幕卻是不堪聞問。寫論文要靠行掛上大牌教授的名字,因為不管是升等、找教職、爭取經費補助,都可以因為大牌的庇蔭獲益良多,這種迷信大牌的風氣就一直沿襲著,學術生態鏈形成由來已久,環環相扣。沒有實質貢獻卻因為著互惠而掛名,出了事情想要釐清責任歸屬就是楊泮池現在的窘境。反之大牌教授拿到大型研究案也是層層轉包,雨露均霑的分給學生輩或較資淺的教授,在這種上下交征利,彼此朝著著發表論文的共同目標與利益前進,在過程中學術的倫理道德的約束幾乎被忽略。
當學術界追逐論文的篇數、點數、還有引用係數,每年的大學評鑑牽涉到教育部的獎補助,論文數是重要指標之一,加上國際化及想要進入世界百大的引導驅使,各校要求教授不得不肩負論文生產者的職責,學術研究成果可以發表在國際一流的學術期刊是很多教授的夢想,但是過度追求論文量化指標,就失焦於教育的核心對象了。做研究寫論文既是不可避免,就應當以更嚴謹的規範訂定遊戲規則,比如嚴格執行同時掛名為作者應該切實對研究有實質貢獻、並參與重要部分的撰寫、還有定稿的核可、同時負責論文的誠信等原則。若只是提供研究檢體、實驗室、提供指導方向等可以列名感謝對象,但不是掛名作者。唯有訂定更細的遵循規則及更嚴峻的罰則,才可導正學術研究的風氣。
我們教導小朋友考試不能作弊,跟討論大學教授論文可不可以造假是同一件事情,只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教授自律與規範若果還要透過輿論或是法律制裁,這是一個沉淪的現象,要求所有的研究生必須上學術倫理的課程真的是捨本逐末,見樹不見林。教育部長承諾明年高教除了學術研究之外,會將資源導引回學生身上,如何落實有待觀察。藉著台大論文造假事件如果可以帶來政策改變,過去的掛名結構打破,不再一味的追求論文量化指標,訂定更嚴謹的規範,對學術界未嘗不是塞翁失馬。
Polygon recent comments